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新聞] 野外求生 掌握333原則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野外求生 掌握333原則

攀登南湖大山墜谷的宏達電工程師獲救,讓關心他的社會大眾鬆了口氣。登山遇突發狀況如何脫困?醫師表示,野外求生須掌握「333原則」,3小時內保暖,3天飲水,3周飲食,但切勿花費力氣找尋食物,以免失溫、脫水導致意外。

「先禦寒,再飲水,最後覓食。」台北榮總急診部主治醫師高偉峰說,正常人體溫37度,低於30度恐失去意識,野外遇難首重保暖,風速若增加4倍,失溫速度會快1倍,民眾應先尋找防風遮雨之所,如山洞或樹蔭下,以防失溫。

一般而言,3天沒喝水可能危及性命。高偉峰強調,每日飲水應掌握「少量多次分配」原則,別一口氣喝太多水,每日飲水至少應維持100CC。民眾如果能確實做好保暖與飲水,通常3周至1個月不吃東西,也不見得會致命。

登山何時該停?

登山何時該喊停?高偉峰說,嘔吐、肺水腫、腦水腫等,皆是常見高山症狀,若已嘔吐,最好別再往上走;不舒服症狀加劇時,應考慮身體是否已無法負荷。一旦出現咳血痰等肺水腫症狀,腳跟與腳尖無法一直線走路或雙腳跨不出去,當心已有高山腦水腫,建議儘速下山。

「冬季出遊應注意溫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說,3千公尺以上高山的空氣含氧量低,若有心血管疾病,最好選擇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地點,以免高山症發作,救援困難引發意外。

他建議心血管調適力不佳、體能不好的人,儘量避免耗能活動,出遊最好結伴同行,應以救援容易的平地景點為主,藥物也須隨身攜帶。

高偉峰建議,民眾除了保暖及替換衣物,手機備用電池、腸胃藥、食鹽,能量高、易消化與質量輕的碳水化合物,如巧克力、糖果與蘇打餅乾等,也是出遊必備物品。如果計畫到4千公尺以上高山旅遊,記得行前一個月做高地體能訓練,適應高度再出發。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