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新聞] 太完美 太悶騷 自律神經失調高危險群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太完美 太悶騷 自律神經失調高危險群

俗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彼此互為平衡、合作無間,不用大腦下達指令控制,所有器官機能即能自行運作;但若一方過度亢奮活躍而失調,就會出現沒來由心悸、氣喘、胸悶或腹瀉,衍生成現代人常見文明病--「自律神經失調」症。

★長期壓力 害自律神經錯亂

台灣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曾冠喬,從心身醫學觀點解釋自律神經失調病因。對壓力來源調適力不佳,長時間處在慢性壓力狀態下,造成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無法「分辨」,究竟哪個才是該抵抗的「真壓力」,長此以往,自律神經老對壓力訊息判斷錯誤,就會引起失調現象。

★A型性格 求好心切怕失誤

「追求完美的A型人格、個性過度壓抑者,最容易生病。」臨床觀察自律神經失調求診患者,曾冠喬表示,追求完美、個性急躁、求好心切的A型人格與性格壓抑者,是罹病高危險群。

曾冠喬進一步解釋,A型人格受先天個性影響,會期待自己被他人肯定。為得到稱讚,做事常顯得急躁、害怕出錯;與個性隨和的B型人相比,較看重得失、追求完美。容易因自給壓力或長期處在精神緊繃狀態,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問題。近年國外研究也發現,A型性格者罹患心臟病比率,有逐年攀升趨勢。

★個性壓抑 情緒壓力沒出口

除了完美主義者容易生病,曾冠喬提醒:「個性壓抑者也要小心!」他指出,這類性格者總是朋友、家人口中的「大好人」,好像從不生氣,處處與人為善,但「只要是人,沒有不發脾氣的」。他說,性格壓抑者,習慣性隱藏內心負面感受,不懂適時尋找情緒出口,讓交感神經長期處在興奮狀態,以對抗外在壓力,久而久之,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就容易失去平衡,身體出現不適症狀。

★糖尿病患 神經受損感度低

台灣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安指出,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症」,是一集結多種症狀的症候群,背後原因複雜;除了心理因素,糖尿病、高血壓、頸椎受傷等疾病,也可能使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問題。

陳俊安以糖尿病為例,不少罹病多年患者,因周邊神經系統受損、出現病變,交感神經敏感度變弱,血管收縮功能變差,易合併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出現姿勢性低血壓或眩暈等不適症狀。

★診斷之前 先排除疾病因素

對頸椎受傷、退化的患者,若突出的頸椎椎間盤壓迫、刺激到交感神經,也可能沒來由出現頭痛、暈眩、耳鳴或肩頸痠麻等問題。若把自律神經失調歸類為精神、心理問題,沒先排除「疾病」因素,治療效果容易大打折扣。

曾冠喬指出,身心科對於自律神經失調診斷,需先排除疾病衍生的自律神經病變,如糖尿病、高血壓或甲狀腺亢進、低下等,才會進一步診察。治療時,除了詢問症狀、病史,也會透過「心律變異分析儀」,觀察心跳變化,藉以推論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分布頻率,診斷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衡問題,是臨床上常見的檢查儀器。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自我初步評估表)

□頭部:頭暈、頭痛、頭皮有發麻感等。

□四肢肌肉:麻木感、發抖、不明原因疼痛或無力感等。

□眼睛:眼睛痠澀、視線模糊、畏光感等。

□耳朵:耳鳴、耳痛等。

□喉嚨:難吞嚥、有不明異物感等。

□心臟:胸痛、胸悶、心悸、胸口有沈重壓迫感等。

□呼吸器官: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等。

□腸胃道:腹痛、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

□皮膚:狂冒汗或不出汗、皮膚發癢等。

□精神狀態:低落、恐慌、注意力難集中、焦慮、不安、睏倦感、暴躁易怒等。

註:因生理、心理因素所產生的自律神經失調症,原因複雜,症狀更是多元,民眾可先自我初步觀察與評估,再行就診。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