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遊恆春古城 品味南台灣古風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遊恆春古城 品味南台灣古風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旅遊休閒
 

遊恆春古城 品味南台灣古風
 
 
早年台灣有許多古城,只是隨著物換星移,多數古城早已消失在現代水泥叢林,僅部分仍保有古城牆和城門。這些碩果僅存的城牆和城門,如今成了吸引旅人到訪遺蹟。偏處南台灣的恆春古城,不僅留有城牆和城門,搶孤也在此舉行。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邱淑玲/報導.攝影】

     
恆春古城保存完整的南門城樓。

早年台灣有許多古城,只是隨著物換星移,多數古城早已消失在現代水泥叢林,僅部分仍保有古城牆和城門。這些碩果僅存的城牆和城門,如今成了吸引旅人到訪遺蹟。偏處南台灣的恆春古城,不僅留有城牆和城門,搶孤也在此舉行。

恆春,位於台灣最南端,從地名來看,便知此地因四季如春得名,精確的說,恆春四季比較像夏天。恆春小鎮最有歷史味道的景點,便是清朝留存至今的古城遺蹟。當年恆春會建城,源於清同治年間發生的牡丹社事件。

因為牡丹社事件,顯露出日本人侵台野心,清廷對台灣的經營和建設也轉趨積極,因而在光緒元年決定築城設縣,舊稱「琅嶠」的恆春也在此時更名。基於國防需要興建的恆春城,選在猴洞山附近,東有龍巒山、西有虎頭山、南有西屏山、北有三台山,具有風水學上的考量。據說,當年城址便是由劉璈選定。

恆春城設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周長880丈。除了建有城門,並有城台、城樓和砲台。據載,每座城台高一丈七尺,寬六丈九尺,城樓和砲台各有四座,城外闢有護城河,西門、南門、北門各有濠橋,沿城周圍築有1384個城垛。

當年的恆春古城模樣,雖已難覓全貌,至今恆春城仍是台灣現存較完整的城池,並被列為古蹟保護。來到恆春古城,遊人猶可見到古城牆,只是四座城門現僅南門(清時叫明都門)保有城樓,只是這透著新意的城樓,卻是經過改建。


架設於東門外的「恆春搶孤」孤棚設施。

事實上民國七十年代最早整修的是東門,並開放遊人參觀,十餘年後東門城樓便告損壞。北門過去為恆春縣城主要出入口,又被稱為「官道」,雖已不見城樓,城牆卻是目前留存最長,而僅存的一座百年城垛,卻是在西門。

每年農曆七月,恆春古城最熱鬧的祭典,要屬與頭城搶孤齊名的「恆春搶孤」,地點就在東門與北門之間。比起講究維持傳統的頭城搶孤,恆春搶孤多了幾分觀光味道,連孤棚都固定設在東門外,即使非祭典期間,遊人仍可一窺孤棚丰采。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