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健康] 長期過勞眩暈 醫籲:當心中風前兆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長期過勞眩暈 醫籲:當心中風前兆

長期過勞眩暈 醫籲:當心中風前兆

一般人可能都曾遇過頭暈的症狀,但多半稍作休息後即可恢復正常,對身體並無大礙。然而,眩暈則不同,通常眩暈症的患者本身會因感覺周遭景物明顯晃動而無法平衡,且常伴隨有嘔心、冒汗、心悸、臉色蒼白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反應,就連躺在床上休息都會覺得暈眩,那就要特別小心,應盡速就醫。

前不久,經濟部長施顏祥在一場公開的活動中,上台致詞到一半,突然一陣眩暈,久久無法恢復,引起國人對於眩暈症的注意。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表示,眩暈症主要分為內耳性眩暈與中樞性眩暈兩種。如果只是單純覺得頭暈腦脹,並無內耳不適(如耳鳴、重聽、耳悶等)的症狀出現,則要注意可能與腦幹及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有關,有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必須盡快就醫,最好找腦神經內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眩暈的發生通常與內耳不平衡有關,約佔七至八成。李宏信醫師指出,人體的內耳是由管狀的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組成,內含有淋巴液且互為相通。蝸牛體負責聽覺,內部淋巴液及神經毛細胞就像是一個接受體,接受外界音波,音波傳至腦內,就會產生聽覺。三半規管則由三個互為垂直的半圓圈管所組成,主掌人體平衡。如果內耳老化、血管不通,而導致淋巴液分泌太多,就會造成內耳積水,只要頭部稍微轉動、晃動,就會覺得天旋地轉,讓人無法承受。

由於眩暈或一般常見的頭暈現象,多是因為內耳及腦部血管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壁的膽固醇及血脂肪多年沈澱累積而造成血管的阻塞,以及用腦過度、焦慮、緊張、睡眠不足、過勞等因素以致內耳血管過度收縮而血流不通。當內耳及腦部(腦幹)的血管阻塞,血液不流通的結果使得養分的供應不足,進而造成組織的壞死、神經萎縮,以致眩暈(頭暈)的發生。

一旦發生眩暈的症狀,其復發率相當高。大部分人遇到眩暈的狀況,很少會立即就醫,直到病情加重時才求診,但往往都錯過了黃金治療期。雖然有患者的症狀在打針、吃藥後,很快就消失,但因病根依舊存在,所以仍然會發作。

針對耳鳴與眩暈的治療,李宏信醫師強調,此類病患需長期服用神經營養、血管擴張以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等藥物。另外,搭配防治細胞老化、內耳神經活化及神經細胞再生的藥物。提醒眩暈症患者需遵從醫師指示耐心服藥一段時間,不要擅自停藥,要將把病根除去,才能痊癒不易復發。

除了遵從醫囑服用藥物外,透過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改變,也有助於改善耳鳴及眩暈等症狀。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建議,有眩暈困擾的民眾,應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高鹽分、高熱量的食物。同時,睡眠要充足、切忌夜工作,宜放鬆心情、降低焦慮緊張情緒,以減少眩暈發生的機率。(中時健康)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