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信號告訴你該喝水了】
1、無端感到疲倦
人體製造能量的過程不能離開水分。水是調節礦物質離子泵滲透平衡的中央控制器。能量就是在水運轉這個泵,把鉀元素送入細胞內部,把鈉元素送出細胞外部的過程中產生。當水啟動泵蛋白時,鈉元素和鉀元素會附到泵蛋白上,起到“發電機磁石”的作用。這與水力發電廠發電的原理相同。
如想順利進行這個過程,細胞內部需要有75%的水分。只有這樣,穿過細胞膜的水分才可以運轉泵,通過這個過程完成鈉元素和鉀元素等物質的交換。
身體不能儲存水分。我們喝的水被用於消化、吸收、能量製造、清除垃圾等很多方面,剩下的水分則全部通過小便排出體外。所以不經常喝水,身體沒有足夠的水去製造能量,人只能感到疲倦了。
2、消化不良
食物進入口腔後,唾液中的消化酶在咀嚼過程中將食物變軟。食物通過食道、胃和小腸時,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質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小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溶于水中,變成易於人體吸收的形態。
身體缺水導致垃圾堆積在體內,我們的身體就會像對付疾病一樣對付這些垃圾,用全部的能量清除體內垃圾,而不去執行每日都要進行的細胞再生工作。因此缺水會導致眾多身體器官,尤其是消化器官和淋巴系統、腎臟等失去正常的活力,特別是從頭到尾一直需要水的消化過程更容易受到影響。
食物在水中溶解、粉碎、分散的過程稱為水解。將這些分解後的營養成分送往細胞的同樣還是水。而且把吸收的營養轉換成能量的過程也需要水。所以當身體乾燥時,消化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相反,過量攝取水分也會影響消化。飯前或飯後馬上喝水,會稀釋胃內的消化液,易導致胃部不適,吃飯時喝水會促進糖分吸收,易導致肥胖。因此水泡飯或就湯吃飯的習慣不利於身體健康。最好是飯前或飯後0.5~1小時內喝水。
3、出現便秘
攝取食物後,食物中的營養素被人體吸收,剩下的殘渣被慢慢壓縮後,移動到大腸。食物殘渣被慢慢壓縮移動到大腸的過程,水分起著潤滑劑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軟化大便利於排泄。
為了防止身體乾燥,小腸的最後一節和大腸善於吸收水分。如果體內水分不足,大便在通過小腸和大腸時,會變得又硬又圓。而且缺少潤滑劑,其移動速度將變得緩慢。這樣就出現了便秘。
如果大便在體內停積過久,大便中的二氧化碳和沼氣等有害氣體會被人體吸收,導致頭痛、噁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問題。大便在腸內停積越久,致癌物質和體內垃圾與大腸接觸的時間也越長。如果大腸經常與致癌物質長時間接觸,大腸細胞容易發生變異,導致大腸息肉或結腸憩室,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大腸癌。
人們為了改善便秘吃膳食纖維。但是不喝水光吃膳食纖維,大便只會越來越硬,加劇便秘。在攝取膳食纖維的同時,還應注意喝水。
喝水的同時多吃些善於吸收水分的柔軟的纖維質,這是解決便秘的最自然最輕鬆的方法。但粗纖維可能導致消化不良。
4、經常發熱
水分在體內起到調節體溫的作用。如果身體不能調節體溫,這是體內缺水的另一個信號。
身體因無法調節水分而發出的一種代表性信號就是日射病。如果在夏天熾熱的陽光下汗流浹背地工作或運動過量,很容易因日射病倒下。流汗過多將導致身體大量失水,而身體缺水又會使人體失去調節體溫的能力,無法抵擋酷熱。
如果小孩發燒到40℃以上,就會出現熱性驚厥。這同樣是水分不足引起的現象。身體缺水會讓人體失去調節體溫的能力,因高熱而產生痙攣。
5、不出汗
多汗或少汗都會使人煩惱。手腳經常濕漉漉的多汗症不僅給本人帶來不便,還會影響外在形象。尤其腳上愛流汗的人,容易患上腳氣。
與之相反,有些人手腳完全不流汗,手掌或腳掌出現乾裂或疼痛。這兩種情況都屬於控制手腳流汗的自主神經出現異常而導致的現象,此時應重視調節自主神經。通過檢查可知自主神經功能是否失常。
出汗過多時,可以通過交感神經切除術來防止出汗。但完全不出汗的情況就不能通過手術來解決了。常做手浴或足浴,多喝水,使用保濕劑,可以緩解這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