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Toyota『體驗綠能新科技-RAV4 EV』記者試乘暨研討會,RAV4 EV搶先亮相! [打印本頁]

作者: Louissai    時間: 2011-12-31 22:29     標題: Toyota『體驗綠能新科技-RAV4 EV』記者試乘暨研討會,RAV4 EV搶先亮相!

Toyota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於11月18日,假新莊園區,舉辦『體驗綠能新科技-RAV4 EV』記者試乘暨研討會,除了全新地RAV4 EV率先於研討會中亮相,更提供媒體試乘,體驗RAV4 EV的動態乘坐表現。

和泰順應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並配合日本豐田原廠政策,已將「綠能環保、節能減碳」設定為明年的重點經營策略,且適逢Toyota RAV4 EV預計於2012年在美國正式量產上市,為了讓台灣消費者搶先一睹RAV4 EV的綠能環保新科技,和泰汽車特別引進RAV4 EV 原型車(prototype),讓台灣民眾在12月24~ 1月1日的台北車展中親賭RAV4 EV車的豐采。

和泰汽車劉源森副總經理於檢討會中介紹Toyota的綠能車發展過程與未來展望。

在研討會中,和泰汽車劉源森副總經理表示:「以往提到TOYOTA在節能科技的發展,一般人的印象大都是:「TOYOTA是Hybrid科技的先驅與領導者,卻不知道TOYOTA早在1971年就已開始研發電動車的技術,到今天也已經有40年的歷史!同時,為了讓台灣消費者搶先一睹RAV4 EV的新車風貌,和泰汽車特別與美國Toyota商借原型車來台,並計劃在下個月的台北車展中展出。」

其中首代RAV4 EV是在1997年發表,累計生產了1,484台,於美國、日本等地銷售及試運行,至今仍有超過700輛首代RAV4 EV仍於各國運行,而且當年Toyota便首創先例,於網路上販售電動車,因此有300多輛為一般民眾所購買,因此首代RAV4 EV可說是全球首輛運行地電動SUV。

全新發表的RAV4 EV在外觀上,全新設計的車頭造型是與現行汽油版本RAV4最大的差異之處,另外還加上了專屬徽飾與車側貼紙等以彰顯身分。

至於全新發表的RAV4 EV是在Toyota北美汽車工程與製造中心(TEMA)帶領下,結合具創新及領先全球電動技術的Tesla公司,負責建造和供應車載鋰電池及其他相關零部件,共同研發出來的。雖然是以現行汽油款RAV4為基礎開發,但在配備了Tesla公司設計的電池模組零件及電能管理系統後,仍能保有原汽油款RAV4的室內及後行李箱空間。而為了突顯RAV4 EV綠能科技的識別度,更設計了全新的前保險桿、水箱護罩,並搭配前衛動感的LED前霧燈;也重新設計了車身Logo以強調其EV的獨特血統。

RAV4 EV中控台設計大致與一般本相同。

RAV4 EV改採電力驅動後,也將排檔機溝換成了按鈕形式,原本的油箱蓋也改為充電座蓋,因此在圖示上改為充電座樣式。

對應電動車特性,RAV4 EV的儀錶板除了中央的時速錶外,左側改為動力輸出功率錶,右側上方則為一般電瓶電量錶、下方為動力電池蓄電量錶。

RAV4 EV4將電池模組設至於車身底盤下的護蓋中,因此完全不會影響到車內空間,行李廂容積也未改變。

RAV4 EV在換上了整套電能驅動系統後,雖然整體重量增加了約100多公斤,但透過精密的底盤、懸吊的重新設計和調教,讓RAV4 EV在操控駕馭的性能表現上更是超越一般汽油車款。而經過與Tesla電動系統的完美整合,RAV4 EV最遠行駛里程可達190~210公里,而使用一般家用200~240V充電系統僅需5~7小時即可充滿電池。

RAV4 EV換上了與TESLA合作地電能驅動系統。

RAV4 EV以家用220V電源進行充電,可於8小時內充滿電。

此外,在動力輸出部分具備約200~250Kw之功率,約相當於270~340ps,在新莊園區內試乘體驗中,可以明顯感受到RAV4 EV充沛的動能,而且與良好的隔音效果,在短暫的衝刺中,電動馬達全力輸出時的高頻聲響被抑制的相當好,並不會帶來擾人的噪音,雖然體驗時間並不常,卻仍然可以感受到RAV4 EV的高成熟度,幾乎讓人感覺不出來這輛原型車。

RAV4 EV配至大功率的電動馬達後可提供快意地衝刺力道。

良好的馬達運轉精緻度與隔音,讓RAV4 EV於車內幾乎聽不見太多地機械運轉聲。

面對,強調綠能的未來,和泰汽車將藉由積極擴大導入各式各樣的綠能車商品,包括:Hybrid車款、Plug-in Hybrid車款、以及EV全電動車款等,同時在日前的記者聯誼會中,和泰汽車蘇純興總經理也已宣2012年為「TOYOTA綠能車元年」,首先將集團公務車汰換Hybrid相關綠能車型,緊接著將與新北市共同推動TOYOTA綠能電動車試營運計畫,持續推動綠能車款,讓駕駛綠能車已不是夢想,且能將駕駛樂趣融入環境保護中,以維護人、車及地球的永續和諧。






歡迎光臨 ADJ網路實驗室 (http://dz.adj.idv.tw/)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