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介紹] 四大方法 治你的頭痛 [打印本頁]

作者: Louissai    時間: 2011-1-15 19:43     標題: 四大方法 治你的頭痛

四大方法 治你的頭痛         

本文作者:汪曉琪營養師

時常聽到有人用「頭痛欲裂」、「痛到眼睛要掉出來」來形容頭痛的可怕。根據估計,臺灣至少有十萬人天天頭痛;全台有150萬人為偏頭痛所苦,這可由每年國人消耗數以萬計的止痛藥就可以得到證明。


如果您認為頭痛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那可就錯了!許多人正因為反覆性的頭痛而需長期吃藥,醫學統計也證實,有偏頭痛的人罹患躁鬱症的機會為一般人的4.1倍;憂鬱症是1.8倍;焦慮症是2.1倍,甚至英國BMJ醫學雜誌指出,44歲以下女性發生的中風,有20- 40%直接和偏頭痛有關。因此,愈了解各種頭痛的特徵,您會發現,頭痛還真是令人「頭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頭痛的原因
研究發現,造成頭痛的原因很多,包括情緒壓力、內分泌失調、飲食不均衡、遺傳等身心誘因,會引發血管肌肉收縮、顱內壓力升高、血液循環不良、腦缺氧,並影響神經傳達而產生不同類型的頭痛症狀。因為受不了頭痛的折磨,許多人使用止痛藥來減輕疼痛,濫用止痛藥或超過指示劑量,不但無法解除疼痛,相反地還會造成因藥物引起的「反彈性頭痛」,讓你長期慢性每天都頭痛。因此,目前許多學者積極尋找除了藥物控制外的治療方法,因為頭痛不易根治,需要配合生活型態、壓力與飲食營養一起來對抗頭痛或減輕症狀。

用H、E、A、D方法來對抗頭痛

Habit:養成好習慣
生活中誘發頭痛的原因有很多,每個人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揪出禍因最好的辦法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活習慣,包括1.記錄頭痛日記,以供醫師治療的參考,包括頭痛的特徵、頭痛部位與持續多久等,2.充足的睡眠,3. 三餐定時,戒菸、少喝酒,4.避免生活中已知會誘發頭痛的因子等等。

Exercise:適度的運動
當頸部和肩部的肌肉承受壓力會誘發或加劇偏頭痛的發生,尤其是電腦族或上班族。適度的運動可幫助舒緩肌肉的緊張、穩定自律神經系統、減緩焦慮、肌肉緊繃等症狀,如快走、跑步、瑜伽或其他伸展運動。然而,運動太激烈也可能引發頭痛,因此,運動前要記得暖身,也別超過體能負荷。

Attuide:心態的減壓
有人說,頭痛是身體給自己的一個警訊,每當頭痛發生時,代表壓力太大了,該放鬆一下了。如果常因為工作或生活壓力而引發頭痛,不妨有時泡個溫水浴,舒緩情緒,或聽清柔的音樂、冥想等。當然,別忘了凡事放輕鬆,多點耐性,並要學習任何一種可以減壓的方法。


Diet:健康飲食與營養
許多研究發現,體內營養素不均衡容易影響神經肌肉傳導、荷爾蒙的平衡,許多微量元素也影響身體的認知功能,因此,營養不均衡與頭痛的發生息息相關,如礦物質鎂、鈣、維生素B群等(1)。對某些人來說,即使只缺一點鎂,就能引發頭痛。鎂可幫助調節血流和放鬆肌肉,並與血清素(幫助釋放壓力的荷爾蒙)的平衡有關(2)。

維生素B群的缺乏與頭痛的發生有關,因此補充維生素B群可減少偏頭痛發作的頻率和持續的時間,並有助於情緒的控制,尤其是維生素B2(3)(核黃素)與維生素B6(4)。由於腦的局部缺氧亦與頭痛的發生有關,研究發現,搭配輔酵素Q10、鎂、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的補充,有助於改善因神經血管變化所引起的頭痛症狀(5)。

此外,有些人對某些食物會引起血管痙攣而誘發頭痛,包括乳酪起司、巧克力、醃燻肉類、加工肉品等含亞硝酸鹽或及味精的食品等。咖啡因可以有助於緩和頭痛,也有可能造成頭痛。有些人喝一杯咖啡可以減輕頭痛,但也可能因不喝咖啡而引起頭痛的戒斷現象。另外,使用代糖「阿斯巴甜(aspartame)」也可能會過度刺激或干擾神經末梢,增加肌肉緊張的神經毒物,包括一些無糖優格、低卡飲料(低糖可樂與汽水)、無糖口香糖、冰淇淋和許多成藥都含有阿斯巴甜。所以對代糖過敏的人,即使只喝一小口低糖汽水,可能就會引發頭痛。因此,預防頭痛除了遠離會讓你頭痛的食物外,營養均衡、吃富含高纖維的食物且低脂的食物,並喝足夠的水也都相當重要。

調整飲食營養與生活型態是對抗頭痛很重要的一環,然而許多人都忽略了,或是讓不正常的飲食生活方式種下了頭痛的病因,例如許多人為了減肥而節食,其代價可能是偏頭痛。因此,為了健康,也為了預防頭痛的發生,除了醫師的治療外,以上H(養成好習慣)、E(規律運動)、A(心態減壓)、D(健康飲食與營養)等方法都是對抗頭痛的好幫手,可以幫助您跟頭痛說再見!

參考文獻:
1. Headache. 2004;44(9):885-90.
2. J Am Coll Nutr. 1993;12(4):442-58.
3. Eur J Neurol. 2004;11(7):475-7.4.
4.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3;(4):CD004393.
5. Vitam Horm. 2004;69:297-312.

本文作者:汪曉琪
營養師暨乙級美容師
黎明技術學院 妝品系兼任講師
景賀聯合診所 美容營養門診 營養師
國立台灣大學 食品科技博士班進修




歡迎光臨 ADJ網路實驗室 (http://dz.adj.idv.tw/)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