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新聞] 異業跨足生技產業 是趨勢?熱潮? [打印本頁]

作者: ohmyadj    時間: 2008-1-6 19:31     標題: 異業跨足生技產業 是趨勢?熱潮?

異業進入生技產業由七十年代以來就是一股熱潮,誰能掌握時代趨勢,就有機會站上這一波全球生技浪頭。

由於生技產業是公認的二十一世紀明星產業,因此,選擇跨入生技產業大方向上是正確的抉擇,但生技產業的進展似乎不如預期,也沒有想像中容易獲利。
異業在投入生技產業時,大致有兩種思考方向,一是依原公司既有專長、核心技術為中心,先由相近的生技領域或產品著手,如此比較容易掌控人力應用與管理,如化工業開發特用化學品、食品業進入農業生技或保健品產業等。
另一方向則是投入與原公司完全不同的領域,例如,電子公司發展檢驗試劑或酵素等,此兩種方向在投資與營運上是截然不同的,而引入外來技術則另一項考量點。

異業跨入生技產業需配合生技產業的發展趨勢,包括:
1.維持及增進人體健康
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以及全球人類對健康觀念的提昇,使得生技產業的發展配合此項變遷,此部份又可分為三項:

(1)革命性醫藥品及醫療技術:以生技製藥技術研發出副作用小、效果好的藥品與醫療技術,如量身訂作的個人醫療,基因體新藥開發,以及再生醫療等。
(2)食物與食品:以健康為大前提,如糧食產量之提昇,自然健康食品原料(如黃金米、未來抗病毒之稻米等)之生產,機能性加工食品,不造成過敏的食品等。
(3)健康與疾病診斷:由一滴血可快速偵測各種疾病(包括癌症,愛滋病等) 及生物晶片等。

2.人類活動與環境調和、生態維護

工業與農業將與生物技術結合,使得產業活動與人類日常生活均能避免進一步破壞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1)資源方面:如生質的利用與生產(生質柴油或生質酒精等)。
(2)生產、處理流程:引入生物技術的工業生產,低環境負荷農業及生物分解處理等。
(3)生態系維護:生物型環境監控即利用生物技術的環境復育以及生態的探尋等。

而與生物技術相關聯的,還有生技與資訊電子、奈米等技術融合的生物分析、資訊產業,藉由此一產業推動基因體、蛋白質體以及細胞、組織的解析工作。
在追求健康的大前提下,生物技術也對經濟社會結構產生衝擊,生技已逐漸進入日常生活之中。

異業跨入生技產業還需注意下列幾點:
1.技術評估應確實而客觀
一項技術好不好,實用性如何?全靠技術評估工作。因此,技術評估者不但應具備豐富的生技知識與研發經驗,更應具備產業實務與行銷經歷,否則很容易淪為主觀評估,認為每一案件都是好的。
同時,因為無法研判好壞,容易受技術提供者資料的影響,但目前有資格承擔技術評估工作的人,在台灣並不多見。

2.不可過度樂觀,應戒憤恐懼
生技界很容易築夢,總覺得只要擁有生技醫療相關技術背景,便可以成立生技公司或跨足生技醫療領域。
其實,這幾年來,台灣大環境與以往不同,因此,異業跨入生技產業無論自行研發或技術移轉時,都應該衡量自身實際的實力與專長,不宜過度樂觀與自我膨脹。

3.與國內生技業界保持良好互動
以技術移轉來說,就是要將技術轉到企業界,因此,面對台灣其他業者或創投公司技術移轉單位時,如何保持良性競爭,甚至在某些項目謀求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台灣以技術移轉方式推展生技產業,所需的是應是成熟、能立即實用化的技術,對目前生技產業的發展才有實質助益,若移轉的都是上游或未成熟技術,要商品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會導致風險偏高。

過去,台灣在發展生技產業過程中,引進新生物技術的過程和成功案例並不多見,截至目前為止,並無具代表性或展露頭角的成功事証。就發展生技產業的長遠目標來說,仍以自行研發較為實際,尤其著重在本土性產品方面。

4、注意政策面的發展
政府的產業政策往往是產業發展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對新興產業的生物技術而言尤其如此。

生技產業被視為二十一世紀的明日之星,各國政府無不擬訂許多利多政策,因此,有許多人談到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利基時,常論及政府對生技產業的優惠、獎勵策施,殊不知這可是全球的趨勢!
日前,政府宣布未來六年將推動「挑戰2008」,也就是國家發展重點計畫,預計投入2兆6000億元,規劃十大重點投資計畫,打造台灣成為綠色矽島。生技產業當然列為重點之一。

此一計畫中,與生技產業有關的項目,包括: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設立、生物科技推動計畫、1,000億創投基金、南部產業創新研發示範區、兩兆雙星重點產業、產業園區的開發等,可以說是未來台灣促進生技產業的重要措施。

異業進入生技產業是潮流,但是能否順利成功,變數仍然很多,這也正是高風險、高獲利的生技產業特性,任何單一成功的例子也不一定適合自己,唯有充分瞭解產業、了解本身的優勢、謹慎評估才是投入生技產業的正途。

From:
UDN News

[ 本帖最後由 ohmyadj 於 2008-1-6 19:33 編輯 ]




歡迎光臨 ADJ網路實驗室 (http://dz.adj.idv.tw/)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