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鄭成功的故事 [打印本頁]

作者: plurk    時間: 2010-3-22 14:05     標題: 鄭成功的故事

鄭成功的小故事,鄭成功的故事,鄭成功歷史故事,鄭成功的事蹟,鄭成功的生平介紹,鄭成功的傳說,鄭成功與台灣,鄭成功的由來,鄭成功的故事大意,鄭成功的小故事大意,鄭成功文化節,鄭成功廟,有關鄭成功的小故事,鄭成功的歷史故事與圖片,鄭成功的兒子,關於鄭成功的小故事,鄭成功歷史故事心得,有關鄭成功的故事,鄭成功的傳說故事,關於鄭成功的故事,鄭成功文物館,鄭成功心得,鄭成功ai,外雙溪 鄭成功廟,鄭成功復台戰役,鄭成功對台灣的貢獻,鄭成功圖片,台南鄭成功廟,鄭成功紀念公園,鄭成功的圖片

荷蘭人菲立普.梅(Philippus Daniel Meij van Meijensteen),是17世紀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派到台灣工作的土地測量師,在台灣居住長達十九年。

西元1661年5月4日,菲立普.梅奉命帶著求和信到中國軍隊大營見鄭成功。他惶恐地跪在鄭成功面前,近距離看著這位令人敬畏的中國將軍,事後,他在日記裡記錄下了他對鄭成功的印象:

 

“他身穿一件未漂白的麻紗長袍,頭戴頂褐色尖角帽,式樣像便帽,帽沿約有一個拇指寬,上頭飾有一個小金片,在那小金片上掛著一根白色羽毛……年約四十歲,皮膚略白,面貌端正,眼晴又大又黑,那對眼睛很少有靜止的時候,不斷到處閃視。嘴巴常常張開,嘴裡有四、五顆很長,磨得圓圓、間隔大大的牙齒。鬍子不多,長及胸部……說話的聲音非常嚴厲,咆哮又激昂,說話時動作古怪,好像要用雙手和雙腳飛起來。中等身材,有一條腿較為笨重,右手拇指戴著一個大的骨製指環,用以拉弓。”

  

當時的他絕對不會想到,他寫下的這段文字,成了世上唯一對鄭成功長相的描述。

    梅氏從1661年4月30日鄭成功大軍登陸台灣那天開始,一直到1662年2月9日荷蘭人離開台灣為止,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了他在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這份記錄後來成為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檔案中的一份文件,名為《梅氏日記》,珍藏於荷蘭國家檔案館。                              

 

鄭成功的出生背景

日本平戶「鄭成功兒誕石」    鄭成功,乳名田川福松,原名森,字名儼,號大木。祖先來自光州固始縣(今河南首潢州縣),而後遷至福建,再至廣東潮州,最後定居於泉州南安縣。

 

   其父鄭芝龍因中日通商成為巨富,與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某之女田川松(為鄭成功之母親)結婚,並於1624年(明天啟4年)7月14日(陽曆8月27)生鄭成功於日本平戶千里濱,1662年(明永曆16年、清康熙元年)5月8日(陽6月23日) 死於台灣台南享年39歲。                                                

              

國姓爺封號的由來                                                                        日本平戶「鄭成功兒誕石」

鄭成功8歲時與母親及幼弟前往中國。                                                       註:原石碑因遊客摸損嚴重而重新立碑,如野柳女王頭。

那時的明王朝己是奄奄 一息,崇禎皇帝於一六四四年自盡,明朝宗室迅即在南京擁立福王,即位成為弘光皇帝。

 

   弘光帝僅維持一年而亡,鄭芝龍又於福州擁立唐王為隆武帝。此時已廿一歲的鄭森去拜謁隆武帝,皇帝授言:

「朕以無女可賜妻與你為憾。應勿忘朕、盡忠義」

並賜給明王朝的國姓「」,名字也改為「成功」,這就是「國姓爺」的由來。

 

虱目魚及國姓魚的由來

……在歷經多次的戰爭後,鄭成功來到台灣,因食物都非常的缺乏,而軍隊也若於無魚佐餐,在神明媽祖的指點下,土兵一下子補獲甚多魚,但當地的人卻不知道這魚的名字?鄭成功亦問這是「什麼魚」(台語)?

而後語音漸轉成「虱目魚」。

 

另一說法為:……鄭成功來台後耳聞台南七股的虱目魚相當味美,而在他品嚐後亦非常讚賞,於是呈給魯王品嚐,魯王在品嚐後覺非常鮮美,便賜名為「國姓魚

 

鄭成功棄文從武

                                                            

                                                               (源自─國姓爺.延平郡王.開台聖王 台南市政府)

  一六四六年八月清軍捕擄隆武帝,以授官職為條件促鄭芝龍投降,雖經鄭成功反對,但鄭芝龍仍於同年十一月答應投降。

但清朝背信反將鄭芝龍送往北京幽禁,其妻田川氏則因受辱而自盡。

獲知此噩耗,鄭成功在孔子廟前燒卻象徵士大夫的儒巾及儒服,立誓曰: 「即日起,決心不做讀書人,要做一個軍人,為君國及父母報仇」。

 

   鄭成功反清復明失利,於1661年退守福建的廈門、金門兩島,遇見避債逃到廈門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通事何斌,對其陳述台灣土地豐饒,勸其進攻,並獻上海圖。

 

鄭成功親率四百餘海上貿易戰鬥船及兩萬五千名將兵,於1661年4月佔領澎湖島,繼而將目標指向台灣,於1662年2月荷蘭守將向鄭成功投降,撤退至巴達維亞,結束荷蘭在台灣長達38年的統治,也改變了台灣三百多年來的近代史

鄭和海戰圖

 

延平郡王之封號

   桂王於1647年即位,並改國號為「永 曆」,是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1657年爵封鄭成功為「延平王」,清光緒皇帝於1875年封其為「延平郡王」

   明朝於1661年壽終正寢,但鄭成功及其族人仍繼續崇奉明朝的正朔「永曆」而不變,表示不承認異族滿清,立志「反清復明」。

   鄭成功後來顛覆荷蘭的台灣統治,遷移台灣,是為實現復興明王朝的計劃,結果給台灣帶來新的命運轉變

 

鄭成功的死亡

   到台灣未滿一年,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壯志未酬,於一六六二年五月結束了充滿波折的生涯,享年三十九

 

   他死後,因讚許其趕出荷蘭人及開拓台灣的功績,移民崇奉他為「開山王」,在台南建立「開山廟」。及至清朝時代,於一八七四年得到敕許建廟為「延平郡王祠」,正殿奉祀鄭成功,後殿即奉祀其母田川氏。日本統治台灣時,把「延平郡王祠」改為「開山神社」,將鄭成功予以神化

 

 

From: http://pc01.tnta.tw/Traveling12-3/interest.htm


作者: skman98    時間: 2010-4-4 16:36

感謝大大分享




歡迎光臨 ADJ網路實驗室 (http://dz.adj.idv.tw/)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