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承襲6x6硬派血統,M-BENZ G 500 4x4德國報價約22.6萬歐元 [打印本頁]

作者: Louissai    時間: 2015-7-23 10:08     標題: 承襲6x6硬派血統,M-BENZ G 500 4x4德國報價約22.6萬歐元


繼先前以野獸般的姿態問世的G 63 AMG 6x6正式宣布停產之後,M-BENZ如今終於也派出G 500 4x4接替其越野王者的地位,雖然兩者之間在價格以及視覺震撼程度都有明顯差別,但G 500 4x4的懸吊與底盤結構卻是完整沿用自G 63 AMG 6x6,且挑高的車體與外觀武裝也與G 63 AMG 6x6幾乎相同,僅在車體形式與輪軸數量有所差異,也讓22.6萬歐元(折合台幣約788萬)的德國報價相對於G 63 AMG 6x6的45.7萬歐元更顯超值。


G 500 4x4全車外觀採用AMG前保桿、不鏽鋼底盤防護板與碳纖維外擴輪拱等等都完全比照6×6車型打造,甚至車頂的LED投射燈組也原汁原味完整移植。底盤部分也採用高規格打造,不僅每組輪胎皆配備有賽事規格的雙避震器配置,並採電子式阻尼、軟硬、高低可調,兼顧越野行駛長行程需求與公路行駛所需。更讓 G 500 4x4擁有450mm的底盤離地高度,並擁有52度進入角、54度離去角的高標準越野規格,涉水深度更輕而易舉的突破1m以上。

G 500 4x4在動力方面搭載AMG新世代4.0L V8雙渦輪動力,可輸出422hp最大馬力並符合歐盟六期環保法規。變速箱部分則搭載7G-Tronic自排變速箱,在車重達2996kg的劣勢下締造0-100km/h加速約7秒、極速表現則被限制在160km/h。有趣的是標準版G-Class所擁有的備胎也因為搭載輪胎自動充氣系統而取消,這套系統能讓車主因應越野需求而事先調整胎壓,方便性相當充足。

隨著G 500 4x4將在九月正式於德國開始販售,G 500 4x4也在G-Class車系中擔任僅次於G 65 AMG的地位,22.6萬歐元的價格剛好坐落在G 65 AMG的27.1萬歐元與G 63 AMG的14.3萬歐元。有趣的是G-Class雖然在過去30幾年之內都未曾大改款,但卻也在過去五年之中銷售呈倍數成長,因此雖然預計將會在2016年推出大改款車型,但卻依然保留現有的外觀風格,以延續G-Class在車壇的經典地位。















全新世代主力引擎問世,OPEL揭露1.4L Ecotec引擎性能數據


作為母集團美國GM在歐洲市場最重要的品牌,OPEL力圖在2018年前推出27款新車,並發表高達17款全新引擎,期望能在2022年前搶下歐洲至少8%的市占率,並在德國境內搶下10%的市佔率。其中新世代OPEL Astra在這樣的品牌重振計畫中扮有相當重要的角色,為了符合日趨嚴苛的環保法規,Astra採用輕量化、高剛性材質打造全新車體,整車重量降低高達120kg,並全線採用符合歐盟六期環保法規的新世代引擎,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新世代歐系掀背車款。


由於因應當前的引擎Downsizing趨勢,新世代Astra在汽油動力方面以1.0L三缸汽油渦輪引擎作為入門動力,然而儘管是入門動力但這具引擎的科技層面卻是相當高竿。除了導入渦輪增壓以外,汽缸本體也採用全鋁合金打造,並導入缸內直噴技術與引擎Start/Stop系統,打造超高燃油效率的新世代引擎。

而基於相同的新世代引擎開發計劃,OPEL Astra也搭載了一具全新的1.4L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同樣採鋁合金汽缸本體與缸內直噴技術,讓這具引擎擁有150hp的馬力輸出,25kgm的扭力峰值也落在2000-3500rpm,擁有輕快且順暢的動力輸出表現。難能可貴的是這具引擎的油耗表現也相當優異,搭載於Astra身上擁有20.4km/L的絕佳表現,且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僅有114g/km,足以符合未來的環保法規需求。

此外OPEL的研發工程師也表示這具全新1.4L四缸渦輪引擎也特別針對噪音、震動層面進行調校,運用分離式油底殼與全新搖臂蓋設計,提升引擎潤滑效率與隔音效果,有效抑制缸內直噴引擎常見的運轉聲浪,讓整體駕馭質感更為提升,成為新世代OPEL Astra相當仰賴的主力引擎。













替地表最速計畫做足準備,JAGUAR在發表XJR Bloodhound SSC快速反應車輛


JAGUAR LAND ROVER集團近年對於推動汽車科技進步可說是不遺餘力,除了在電子輔助配備上積極研發各式概念系統之外,JAGUAR對於突破地表速度極限的Bloodhound SSC火箭車團隊也慷慨解囊,除了在日前發表F-Type R AWD快速支援車之外,更派出旗下SVO特殊改裝部門協助Bloodhound SSC團隊進行減速傘測試。如今隨著旗艦房車XJ改款問世,JAGUAR又再度派出兩輛XJR性能房車擔綱Rapid Response Vehicle 快速反應車輛,替Bloodhound SSC火箭車計畫做足準備。


據了解這兩輛XJR Bloodhound SSC將會在接下來的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嘉年華會上亮相,這兩輛專為高速奔馳而生的特殊用車身披Bloodhound SSC彩色塗裝,以深邃藍色為底搭配亮橘配色點綴,展現絕佳的競速風格。而為了因應在南非Hakskeen Pan測試場地以極速奔馳,XJR Bloodhound SSC搭載了JAGUAR LAND ROVER集團旗下標準5.0L V8機械增壓引擎,擁有550hp最大馬力輸出、可在4.4秒內從靜止加速突破100km/h,極速更達到280km/h。

更重要的是這兩輛XJR Bloodhound SSC快速反應車輛全數經過特殊改裝,在車內安裝完整的防滾籠、泡沫滅火設備、液壓幫浦與相關管線等等,讓Bloodhound SSC火箭車在測試時能擁有最完善且即時的安全防護。

有趣的是雖然XJR Bloodhound SSC新增了許多額外的重量,但JAGUAR卻打算讓這款特殊車輛參與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的爬山競賽,並由Bloodhound SSC火箭車的駕駛Andy Green負責駕駛,讓Bloodhound SSC火箭車計畫與全新改款XJR得以在眾人面前登台亮相。















挑戰250km/L的極致油耗,BMW將著手發展極致節能車款


汽車工業如今發展超過百年,各式各樣的引擎動力科技來來去去、有的得以存活至今成為主流,有的則是慢慢被時間與市場洪流所淹沒。然而面對汽車工業下一個一百年,我們對於石化燃油的依賴勢必得要越來越低,並尋求得以永續的能源;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出現之前,結合燃油與電能的油電動力車款似乎是目前最佳的解決方案,在這樣的基礎下BMW似乎正著手將油電動力發揮至極限,替未來的汽車工業預先做好準備。


BMW i3的增程電動車架構

據了解BMW目前有意發展一款平均油耗為250km/L的極致節能車款,這輛車將擁有極度流線、低阻力的外型設計,並借重i-Series副品牌的材料科技,以碳纖維骨架覆以塑鋼車殼做為輕量化車體的基本結構。未來這款節能車將會擁有可乘坐四人的車室空間,且車重約莫落在1200kg左右。

動力方面預料將採用增程電動車架構,採用一具電動馬達提供所需動力,並以達到時速180km/h位車輛性能的最終目標。電力來源除了靠著所搭載的電池提供之外,額外再裝設一具小排氣量雙缸汽油引擎,作為發電機使用。整體動力結構將相當類似現有的i3增程版。

然而就目前的動力技術來看,在符合一般使用需求的範疇內,光靠單純的電動馬達與汽油引擎實在很難達成250km/L的驚人油耗表現,就算是VW集團所推出、概念相近的XL1也只能擁有111km/L的成績,更何況XL1車重僅有795kg且所搭載的引擎為0.8L雙缸TDI柴油引擎,硬體條件比起BMW所公開的資訊要好上一些。因此若要達成250km/L的油耗紀錄,勢必得開發出劃時代的油電動力架構才有可能達成。


VW XL1採限量販售的方式進行量產,擁有111km/L的油耗表現









成功減碳22.6﹪,NISSAN提前兩年達成NGP2016目標


從進入工業時代開始,人類就不斷對地球進行無情的破壞,尤其這幾年中國等新興市場崛起,二氧化碳污染導致暖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不少政府和廠商紛紛提出減碳,希望能以一己之力讓地球環境永續生存,像NISSAN所於2011年提出的中期環境行動計畫NGP2106,就是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0﹪為目標。


全名為「NISSAN Green Program2016」的NGP2016,為2011年NISSAN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的中期環境行動計畫,在工廠能源效率提升、再生能源導入增加、碳排放量最小化等具體成效後,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起2005年明顯減少22.6%,比起原訂在2016年減少20%的目標,提前兩年達成,這不僅對NISSAN來說是一大環保成就,更對地球環境有莫大幫助。

有鑑於汽車工業對於環境的衝擊,早在2011年就提出NGP2016計畫,藉由旗下事業減輕環境負擔,因此著眼於資源利用與生態服務等,具體來說就是「零污染排放車普及」、「低油耗車擴大」、「碳排放最小化」、「消耗新開採天然資源最小化」等四大重點,因此在整體不斷努力下,不僅推出多款電動車與Hybrid車,更在車輛生產過程、動力科技、材質等不斷提升,以因此能提前達成降低20﹪的碳排放量,替地球環保盡一份心力。

雖說NISSAN努力地減碳,但現在污染最大源頭非美國和中國莫屬,且根本無法可約束,看來只有企業和其他國家自求多福,才能讓已經升溫的地球稍稍降溫,也留給後世子孫一個乾淨的環境。




歡迎光臨 ADJ網路實驗室 (http://dz.adj.idv.tw/)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