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的字眼是那些雖然措詞簡單,卻足以挑起我們和孩子及伴侶,或任何與關係親密的人之間衝突的話。透過知道某些普遍會引起反效果的話,我們就可以替換比較能夠鼓勵合作和瞭解的措辭。 大部分宣戰的字或句子,會出現在句首或接近句首的地方。以下列出兩個看似無關痛癢,卻最容易惹人生氣的語詞:「如果」和「為什麼」的替代方式。
◎「如果你……」 如果——通常會緊接著「你」,若被當成威脅使用,就會舉起開戰的紅旗:
˙如果你沒有把玩具收好,我就會把它們通通送給十字軍。
˙如果你不能好好愛惜你的衣服,那麼今年我都不會再買衣服給你了。
許多孩子會把威脅當成一個挑戰,而且會重複攻擊,只為了測試父母的決心。更糟糕的是,這些威脅通常都不可能實踐。如果我們沒有執行我們的威脅,孩子就不會再認真看待我們說的話。 此外,不合理或與攻擊不成比例的威脅,並不能教導孩子任何有關他自身行為的真實後果。
比較好的選擇 不要用「如果」,改用「一……就……」或「當……」。這些句子會比較正面、比較不會涵蓋處罰的意味在內。它們能鼓勵你保持理性,並真實陳述可以執行的結果: ˙你一把玩具收拾好,我們就可以吃點心了。
˙當你把外套掛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玩遊戲了。
◎「為什麼你不能……」 「為什麼」也會舉起開戰的紅旗,尤其是在它緊接著「為什麼你不能」的時候:
˙為什麼你總是不能把你的東西撿起來?
˙為什麼你總是不能把你的手放好?
˙為什麼你總是不聽話?
這些問題沒有答案。事實上,我們並不是要問「為什麼」,因為我們期望得到合理的答案,然而我們實際上則是在責備或批評。當孩子覺得自己被指控時,是不可能與你合作的。 另一個「為什麼」這個字常見的使用情形,是在「你為什麼……」當中,例如:「你為什麼打你妹妹?」大部分的孩子甚至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做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基本上,他們只是出於本能的反射動作而已。
比較好的選擇 把那個沒有用的「為什麼」拿掉,把問題變成一個清楚、堅定,而沒有指控的陳述:
˙你必需把那些玩具撿起來。
˙不可以打人。
˙我會很謝謝你自己把外套掛起來,而不需要我提醒你。
最糟糕的是,這些對孩子整體個性的陳述,是他無法改變的部分;和它們恰好相反的是,對孩子行為的陳述,是他可以有所控制的部分。控訴會讓人有所防備(孩子和大人都一樣),而一個有所防備的人,當然不會變得更好或有改善他的行為來取悅你的動機。
對於孩子的教育 一向是父母煩惱的原因之一 身為父母親 要盡量避免說"為什麼你....."這種的話
不然容易讓孩子心中產生一種想反抗的心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