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脊椎手術風險高 3D定位輻射量少 [打印本頁]

作者: frandyni    時間: 2015-3-30 13:46     標題: 脊椎手術風險高 3D定位輻射量少


當長期姿勢不良,再加上先天體質,便容易引發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和骨刺等脊椎問題。一名19歲的女高中生就因脊椎側彎高達50度,不僅外觀有明顯高低肩,若不積極治療,還有可能造成側彎弧度增加、造成心肺壓迫等後遺症。因此,在三軍總醫院骨科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3D術中O型臂導航脊椎微創手術」予以矯正,不僅成功解決外觀困擾,術後傷口也較傳統手術小了許多。

d595703.jpg
▲脊椎手術風險高 3D定位輻射量少(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湯其暾醫師表示,傳統脊椎手術必須在下背部劃開5 -15公分的切口,分離出肌肉及脊椎骨,再將壓迫神經的軟骨或是骨頭移除,使神經獲得良好的減壓效果。雖然這樣的手術有很好的手術視野,但是傷口大、流血多、術後傷口也較為疼痛,往往讓患者望而卻步。且因每個人的骨頭大小都不盡相同,植入物的精準度需仰賴主刀醫師的經驗,因此,患者不只得擔心植入物〈如金屬螺釘或人工椎間盤〉,因位置不佳而需再開刀調整的風險,還得面臨手術有可能傷害到脊椎附近的神經血管等問題。

「手術最大的不安全感在於神經損傷。」三軍總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潘如瑜主任說明,因為手術中,脊椎旁的肌肉從他們正常解剖的附著點分離,將導致這些肌肉在癒合中結疤,不同層的肌肉結疤到另一層形成沾黏,可能會導致各層肌肉失去他們各自獨立的功能。且這種形式的肌肉剝離有時也會導致神經支配的喪失和肌肉群萎縮,造成永久性的背部肌肉衰弱。加上分離這些肌肉所產生的疼痛,必須依靠止疼痛藥物來降低,患者同時也得承受藥物的副作用,術後疼痛也會延遲復原所須時間。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趙國華主任說明,雖然傳統脊椎手術在經驗豐富的醫師治療下,神經損傷機率低,安全性已達90%以上,但隨著科技進步,醫學影像的發展,已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像是三總自去年暑假率先全台引進的「3D術中O型臂導航脊椎微創手術」〈簡稱Oarm系統〉,不僅可於術前規劃模擬出立體影像與各切面影像,還可計劃最佳的手術路徑,減少患者手術的風險,包括減少手術併發症、減少手術失血量、減少使用術後麻醉性止痛藥物、減少住院期、及早恢復日常生活。

湯其暾指出,一般微創脊椎手術雖然已比傳統手術有更多優點,但依然存在美中不足之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醫師必需利用X光影像來彌補肉眼無法看到的劣勢,但X光只能呈現平面影像,因此術中常得需要使用大量影像來協助判斷,然而,高劑量的輻射不僅可能對患者造成影響,也威脅外科手術病房內辛勤的醫護人員,所幸3D術中O型臂導航脊椎微創手術已可解決此一困擾。

3D影像系統可在手術中利用規劃藍圖,使醫師更清楚手術執行方針,且搭配術前計劃引導至定位,能大幅減少輻射劑量的使用,並可定位至人工難以到達的部位,有效協助手術進行、減少手術的併發症,解決國人對脊椎手術的疑慮,無疑可說是脊椎疾病患者的一大福音。

**************************************************************
手術風險降至最低最重要!




歡迎光臨 ADJ網路實驗室 (http://dz.adj.idv.tw/)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