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dyni 2012-5-19 19:23
在知足與不滿意之間
<font size="4">在知足與不滿意之間<br />
<br />
<br />
如果我把滿意定義為「對自己能力的滿意度」,知足定義為「對物質生活的知足度」的話,現代人大約可以分成四種:<br />
不滿意,不知足--他們對內在和外在世界的野心都很大,企圖改進自己的能力,不斷求進步,希望自己好還要更好;但也常常因為執迷於名利的肯定和社會地位的追求,使他們忙得像一個不知道為何而轉的陀螺。如果沒有遇到人生的重大變故,他們很少能享受生活情趣;不過,他們絕對是「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br />
滿意,知足--這樣的人,活得很幸福,但可能故步自封,覺得我這樣子就夠好了,重複著已知的規則和事物,歷經十年而不長進;他們容易對其他人有生活上的貢獻,是「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這樣的人並不少。如果把世界比喻為一個大森林,那他們必定是在草原上快樂(有些人會覺得無聊啦)吃草的兔子。<br />
不滿意,知足--對自己的能力總尋求著進步的渴望,希望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上追求新的裡程碑,對於目前所擁有的生活又有一種深深的感激與幸福感,只要內在的事業得到滿足,粗茶淡飯亦無怨尤。對於生命中的美好,他們並不貪婪。<br />
滿意,不知足--對自己的能力滿意得不得了,對外在環境卻怨聲連連,這人就是「一切都是環境的錯,才使我變成這麼沒出息」的觀念擁護者;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對自己滿意得不得了,除了自大和自誇之外,不肯花任何一點力氣來補自己的不足。<br />
這四種人,我們的身邊都有,而且都還不少呢!你是哪一種呢?<br />
我當然希望自己像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一樣,在專業領域上,不斷前進,像古人所說的「安貧樂道」(很多道理,其實我們從小就讀過,但有了人生閱歷之後,才發現想要做到這簡單幾個字真是不容易啊),現代人可以把「安貧」,解釋為知足於現狀。老實說,如果你真有實力,且願意進步,想讓自己活得一窮二白,還真的不太容易。<br />
生活需要知足心,實踐理想需要行動力。所有在專業上培植出美麗花海的園丁,都像瑪莎.葛蘭姆一樣。<br />
在梵谷的書信中,我看到了他的一段自白:<br />
「……偉大的事物不是偶然降臨,而是透過意志力達成的。畫畫是什麼?人們又是如何學習畫畫的?畫畫是穿破鐵幕的過程,穿過一道阻隔在一個人的感覺和實際能力之間的隱形鐵幕。」<br />
我非常喜歡網球明星山普拉斯,但一直形容不出來自己為什麼喜歡他。在前輩作家劉大任的文章裡,我找到了一個非常貼切的理由:<br />
「看山普拉斯打球,你似乎可以看到這麼一種信息。在這個世界上,你就愛一種東西,你就在你愛的這個東西裡把自己練到完美,練到無懈可擊。你因此尋得滿足,此外的一切其實無足輕重,就這樣你變得堅強,足以抵抗不時傾巢而來的寂寞;你變得勇敢,你學會拒絕周遭的喧譁與熱鬧,你學會簡單而嚴肅,像山普拉斯的發球、攔網、上旋、下旋,你形成一種風格,唯你獨有。」<br />
這幾段話都發人深省,是的,它們讓我知足地努力著。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