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多功能保護的小兒六合一疫苗


jnny66 2012-5-18 13:10

多功能保護的小兒六合一疫苗

目前在台灣地區的兒童從出生到15歲止,共需要接受10種疫苗,約20次的預防注射。如今,在台灣已上市的六合一疫苗結合了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B型肝炎,只讓寶寶挨一針,卻能獲得多重保障。細數寶寶一出生後,陸續要接種的疫苗包括卡介苗、B型肝炎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DPT)混合疫苗、小兒麻痺口服疫苗、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及日本腦炎疫苗等。看著寶寶每打一針,哭上一回的痛苦表情,做父母的莫不心疼。如果可以將大部分的疫苗合而為一針,該有多好!<br />
<br />
<br />
<font color="DarkOrchid"><strong>混合疫苗不讓寶寶當挨針包</strong></font><br />
以歷史悠久的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MMR)為例,其中的腮腺炎疫苗會受另外兩種疫苗的干擾,導致產生的抗體減少。幸而,這只須增加腮腺炎疫苗的劑量就能克服。實際上,許多混合疫苗的交互作用,無法靠提升疫苗的劑量來彌補。<br />
<br />
例如有一種混合疫苗,結合了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與b型嗜血桿菌(俗稱喜伯Hib疫苗),喜伯疫苗會受到影響,其抗體濃度比施打單劑疫苗時降低10%。根據德國的臨床經驗,幼兒施打上述這種混合疫苗後,體內b型嗜血桿菌的抗體濃度雖然較低,但因人體免疫功能並非完全依賴抗體,也包括細胞激素、干擾素等,所以整體防疫力並未較差。<br />
<br />
但美國就規定,混合疫苗產生的凗憿A不能低於單劑疫苗的10%,所以有此問題的疫苗都難以在美國上市。不過,疫苗間的交互作用也並非全是負面效果,像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加上B肝的混合疫苗,其中B肝的效果就比單劑的B肝疫苗還好。<br />
<br />
這種交互作用到底如何產生?科學界至今仍不甚了解,有人推測,在疫苗中,除了激發免疫反應的抗原外,還有許多維持其活性的「佐劑」,也許A疫苗的佐劑剛好與B疫苗的抗原相衝或相合,所以兩種疫苗一混合,B疫苗的效果就受影響。<br />
<br />
除了上述的技術難題,混合疫苗還須考量到不同疫苗的接種時程,像有的疫苗要打3劑、有的打2劑,有的在嬰兒出生後、1個月、2個月時接種,有的要2、4、6個月大時施打,要將這些複雜的時程整合出共同的時間表,又不影響各個疫苗的效力,才可能製造出混合疫苗。<br />
<br />
此外,不同地區的疾病流行病學,也會影響混合疫苗的研發。例如,在美國,b型嗜血桿菌甚受重視,因此維持喜伯疫苗的效力,可能是研發的重點;但到了台灣,B肝是國病,其重要性比b型嗜血桿菌來得高,自是混合疫苗須考量的方向。<br />
<br />
正因各國的考量不同,像歐洲較普遍使用六合一疫苗,在德國全面使用之後,幼兒的預防接種大概只剩6次左右;美國因為混合疫苗的使用有限,幼兒接種時程就還有二十多針。所以,打一針就能預防所有疾病的夢想,仍有待努力。 <br />
<br />
<br />
<strong><font color="DarkOrchid">疫苗發揮作用的步驟</font></strong><br />
<br />
<br />
1.接種疫苗<br />
<br />
2.製造抗體及記憶細胞:接著幾週的時間,身體會製造抗體以及記憶細胞,以對 抗疫苗中所含的減毒或死病菌。<br />
<br />
3.抵抗真正病菌:如果個人接觸到病毒或細菌,且有病毒或細菌侵入體內,則抗體就會對抗真正的疾病病菌。抗體可幫助身體殺死病菌,而使個人依然保持健康。<br />
<br />
4.留存體內防範病菌:在接種疫苗後,抗體和記憶細胞依然會留存於體內數年的時間,幫助身體防範真正的病菌。 <br />
<br />
<br />
<br />
<strong><font color="DarkOrchid">最新最方便的六合一疫苗</font></strong><br />
所謂的六合一疫苗,除了原本五合一疫苗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及b型嗜血桿菌之外,還多添加了B型肝炎。若從寶寶出生開始計算,五合一疫苗在滿月、2、4、6個月及1歲6個月時,共計需施打7針預防針。而六合一疫苗的不同之處,是自出生的B肝第一劑,滿月便不須打B肝第二劑,改於1.5、3、6個月以及1歲6個月時,施打六合一疫苗即可,總共只需打5針,較目前五合一疫苗少了兩針。<br />
<br />
所以六合一疫苗不僅可減少寶寶挨針數,亦可減少看診次數,避免暴露在易致病的環境中,而且副作用也大幅降低,一種疫苗抵抗六種新生兒易感染的疾病,是最新最方便的混合疫苗。<br />
<br />
對抗傳染病最經濟又有效的辦法,就是注射疫苗,因為預防勝於治療。然而怎麼減少給予疫苗時的痛苦與不便,將是疫苗發展的新趨勢!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於1999年發表有關預防接種的宣言中,特別強調混合疫苗的重要性,未來預防接種的方向是朝簡單化,儘量將接種時間合併而不影響接種效果,以減少幼兒和家長奔波醫院之苦。 <br />
<br />
<br />
<font color="DarkOrchid"><strong>六合一給寶寶更多的安全</strong></font><br />
<br />
以台灣120名寶寶施打六合一疫苗的研究為例,寶寶很少出現打針後發燒的現象,能大幅降低三合一疫苗的不良反應,副作用少,更有比五合一疫苗少打2針的優點。<br />
<br />
研究顯示,嬰兒的免疫系統可同時對付100億種不同的抗原,遠非想像中的脆弱。而且,混合疫苗可預防的疾病雖多,但不表示其抗原數量就多,因為隨著疫苗技術的進步,科學界已能找出最有效、數量最少的抗原,以激發出最大的免疫反應。<br />
<br />
過去有些疫苗要用全細胞製造,抗原高達3,000種,今天的非細胞疫苗則只需個位數的抗原;據統計,1960年代幼兒預防接種暴露的抗原有3,217種,而現在只有47~126種,根本不必擔心小寶寶的免疫系統會負荷不來。 <br />
<br />
<br />
<strong><font color="DarkOrchid">六合一接種時程與眾不同</font></strong><br />
<br />
寶寶出生之後1.5個月才能接種六合一疫苗,這是經過實驗得到六種疫苗一起施打的最好時機。在台灣因為B型肝炎盛行,在母親有B型肝炎及生產時不知是否有B型肝炎帶原者,根據美國預防接種委員會(ACIP)建議,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必須在寶寶出生12小時內施打,而六合一疫苗最早施打時間為滿6週大嬰兒即可施打,所以台灣可調整為出生滿2天內施打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而在6週大開始使用六合一疫苗。<br />
<br />
混合疫苗包含多種疫苗,與原先所訂定的接種年齡可能不盡相同,要合成一針同時打,勢必要調整一些疫苗的原訂接種時程。 <br />
<br />
<br />
<strong><font color="DarkOrchid">全球已有59國使用六合一疫苗</font></strong><br />
與其他疫苗一樣,對急性嚴重發燒性疾病患者,應延後接種六合一疫苗。但輕度的感染現象則不在禁止之列。之前接種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若曾發生暫時性的下列現象,則在接種下一劑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時,應特別注意:<br />
<br />
1.接種疫苗後的48小時內,體溫40℃,且發生原因無法確定。<br />
<br />
2.接種疫苗後的48小時內,呈現虛脫或休克狀態。<br />
<br />
3.接種疫苗後的48小時內,持續不停地啼哭3小時。<br />
<br />
4.接種疫苗後的3天內,發生併有或未併有發燒的痙攣現象。至於對酵母菌(yeast)或neomycin和polymyxin抗生素過敏的病人要小心使用。<br />
<br />
此外,以前使用百日咳疫苗曾引起腦性病變的小朋友,及有進行性腦神經病變者都不能使用六合一疫苗。<br />
<br />
<br />
轉載自媽媽寶寶雜誌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功能保護的小兒六合一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