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的每一天


simon81620 2012-4-2 14:28

生命的每一天

「如果把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次呼吸,都看待為正在雕琢的藝術品,那將是怎樣的生命形態?把自己想成一件未完成的藝術,每一天裡的每一秒鐘,一件偉大的藝術創作隨著一次次的吐納而逐漸成形。」——西方藝術家克倫姆(Thomas Crum)這段話是從天下出版的「活在當下」一書看來的。為什麼要活在當下?簡單的說,如果我們能夠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滿足就在當下。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來。<br />
<br />
我們看到很多人,該做的事,該度的假,該和家人共遊的承諾,一再跳票:等連假再說,等升遷再說,等發財再說,等退休再說,等心情好的時候再說。再說再說。好不容易盼到了,腦子卻一片空白,匆匆來,匆匆去,又一次失落與懊悔。<br />
想做、該做的事這麼多,何不趁現在?禪宗講修行,就是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就這麼簡單?是,做好當下要做的事,體會當下的感覺,用心去活,這就對了。在英文裡,present有兩個意思,一是禮物,一是現在。「現在」,就是上天賜與的禮物。與所親愛的人共處,尤其如此。<br />
<br />
作家李黎在幾天前的人間副刊寫了一篇「恨晚」,說道:「在我們的一生之中,或多或少總會面對一種遺憾﹔有一些人,會讓我們感嘆遇到得太晚了﹔不是對方錯過了自己生命中的純真年代,就是我們未及時趕上對方精采飛揚的某一段人生。不僅對人如此,有時面對一個地方,甚至一本好書,也會興起一份未能及早相識的惋惜之感。」遺憾在所難免,然而事實如此,又當如何?李黎末了說得好:「遇上了,就不晚了。」<br />
<br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失去親人,失去伴侶,我們才開始懷念他;大病住院,才發現健康的可貴。每一次的天災人禍,每一次的生離死別,往者已矣,生者痛不欲生,有的不甘不捨,有的怨嘆命運,但更多的是,悔恨對方存活時,未能好好相處,留下無比遺憾。集集大地震帶給台灣巨大的傷痛,如果說有什麼正面意義的話,除了「居安思危」的教訓之外,就數對「活在當下」這句話的體悟。只不過事過境遷,還有幾人能記取教訓,好好把握當下,珍惜現有,不再曠廢生命,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和友朋親人嫌隙齟齬?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