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針眼》中醫治法 以瀉火解毒、清解脾胃伏熱為主


kingdomoo 2011-12-24 20:09

《針眼》中醫治法 以瀉火解毒、清解脾胃伏熱為主

中醫治療針眼從清熱著手。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羅明宇表示,臨床上,脾胃伏火、熱毒上攻者,治療應以瀉火解毒,清解脾胃伏熱為主;肝脾濕熱蘊滯者,應以清熱利濕,解毒散邪為原則;而脾胃虛弱者,則著重健脾和血,育肝消滯;同時應注意與散結化痰藥結合運用,幫助療效。<br>
<br>
<br>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針眼中醫辨證治療上,「肝脾伏熱型」者症狀可見針眼反覆發作,胞瞼局部紅腫微紫,灼熱疼痛,按之硬結,伴有面赤口渴,口臭便秘,舌質紅,苔黃厚,脈滑數。治法可採取清解肝脾伏熱原則,處方可用瀉黃散(防風、藿香、石膏、甘草、山梔子)加減。<br>
<br>
<br>
「肝脾濕熱型」者,狀可見針眼此起彼復,胞瞼局部漫腫,灼熱疼痛,按之硬結或有膿點,分泌物多,臉胞浮腫,赤爛滲水。伴有胸悶院痞,口乾而黏,大便稀軟排便不快。舌質紅、體胖,苔黃膩,脈濡數。治法可採清利肝脾濕熱原則,處方可用甘露消毒飲(滑石、茵陳、黃芩、菖蒲、木通、川貝母、連翹、射干、薄荷、白蔻仁、藿香)合龍膽瀉肝湯(龍膽草、車前子、黃芩、澤瀉、木通、生地、當歸、梔子、甘草、柴胡)加減。<br>
<br>
<br>
以及「脾胃虛弱型」者,症狀可見胞起針眼,經久不愈,胞瞼紅腫疼痛不甚,伴面色白體倦、納呆腹脹,乏力神疲。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治法可採疏肝健脾、化痰散結原則,處方可用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生薑、半夏、陳皮、砂仁、木香)加味。<br>
<br>
<br>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大多數的針眼多屬於「血熱」狀況,稍加清熱涼血中藥,便能改善紅腫疼痛。但也有少數的病人,是屬於反覆感染針眼,或者病程往往拖很久,一兩星期不愈,這時治療的方向就不能只強調清熱涼血,要適時加些補氣藥如黃耆、黨參,幫助托里化癰腫;因為氣不足反而容易反覆感染。<br>
<br>
<br>
一旦感染卻又病久不癒,這時也不能一味吃綠豆、西瓜清涼的食物,如此反不利病況的恢復。因此,醫師強調,同樣的疾病在不同人的身上,依證用藥是很重要的。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針眼》中醫治法 以瀉火解毒、清解脾胃伏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