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雞的古典記載


frandyni 2011-7-31 10:56

雞的古典記載

在十二生肖動物中,龍是水族類的代表,雞是飛禽類的代表,它本來應是鳥中之王的鳳凰,也許是因為雞與人類的生活更密切,或者是雄雞、山雞的羽毛同樣的絢麗多採,才選中了雞。說來也巧,1987年河南鄧林縣出現了一種奇特的景象,上百只飛鳥紛紛捉蟲去喂養一只小雞,仿佛神話傳說中的百鳥朝鳳一樣。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山東牟平縣解家莊鄉一戶農民養的母雞,在1982年冬天逐漸長出金羽金鱗,儼然如傳說中的鳳凰一樣。也許在遠古也出現過類似的事情,使得人們在選擇十二生肖動物時便以雞來代替傳說中的鳳凰。<br />
<br />
  今天常說龍鳳呈祥,其實在遠古,以鳥為圖騰的部落與以龍(魚、蛇)為圖騰的部落曾有過長期的斗爭,只是後來才逐漸融合為一個統一的民族。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彩陶上便繪有魚吞鳥或鳥啄魚的圖畫,《山海經·海內西經》亦有“開明西有鳳凰、鸞鳥,皆戴蛇踐蛇”的記載,都是遠古部落斗爭的反映。<br />
<br />
  鳳凰是吉祥的象征,孔子曾因為很久沒有見到鳳凰而深為感慨。《山海經·海外西經》稱“此諸夭之野,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所欲自從也。百獸相與群居,在四蛇北。其人兩手操卵食之,兩鳥居前導之。”這真是美妙無比的生活,鳳凰既為人們歌舞(雄雞高鳴為歌、相斗為舞,母雞下蛋為食),又為人們提供食物,人仍怎能不感激它們呢?《山海經·南山經》又說“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可見鳳凰與雞極為相似,或者那時人們還沒有完全將野雞馴化,它們時而飛來又時而飛去,飛來時可為人們帶來歡樂和食物,當然可稱為“見則天下安寧”了。<br />
<br />
  我國傳說古代有三位英明的君王,即堯、舜、禹,據記載舜是重明鳥的化身(以鳥為圖騰),這個重明鳥便是雞。《拾遺記》雲:“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為雞於牗上,此其(重明鳥)遺像也。”據說堯在位七十年的時候,積支之國獻給他重明之鳥,又名雙睛(一只眼睛里面有兩個瞳孔),這只鳥能夠驅逐豺狼、鬼怪。這個故事實際上正是堯禪讓舜的傳說(堯主動讓位於舜)。《帝王世紀集校》稱“舜,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華。”《法苑珠林》卷四九引劉向《孝子傳》亦說“舜父夜臥,夢見一鳳凰,自名為雞,口銜米以哺己,言雞為子孫,視之,如鳳凰,黃帝夢書言之,此子孫當有貴者。”這充分說明鳳凰為野雞、山雞,帝舜的功績可能在於將野山雞馴化為家養雞,這是一項了不起的貢獻,因此才被後人神化為雞的形象。雞的瞳孔相對來說較大,人去注視它時,它的瞳孔可能反映出人的縮小的像,好象又出現一個瞳孔一樣,於是便被稱為重明鳥,也許舜的瞳孔亦較大,故而有此神異。<br />
<br />
  雞有一些別名,其中之一叫朱朱,它來自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風俗通》曰:“呼雞為朱朱,欲雲:相傳雞本朱氏翁化為之。令呼雞皆朱朱也。”傳說中的雞是各式各樣的,《廣志》曰:“雞有胡髯,五指,金骹,反翅之種,大者蜀,小者荊。白雞金骹者美;長尾雞,尾細而長,長五尺余。出東夷韓國。九真郡出長鳴雞。”而有些雞則生就一副怪異之狀。《拾遺記》曰:“太初二年,月支貢雙頭雞,四足一尾,鳴則俱鳴。”《魏書》曰:“正始元年夏,有典事史元顯,獻四足四翼雞。”這些奇形怪狀的雞,常被人們視為不祥之物。《龍魚河圖》曰:“玄雞白頭,食之病人。雞有六指亦殺人,雞有四距亦殺人,雞有五色亦殺人。”《白澤圖》曰:“雞有四距重翼者,龍也,殺之震死。”<br />
<br />
  但傳說中的雞也有十分引人神往,這首推天雞。《古小說鉤沈》和《玄中記》稱“東南有桃都也,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雞,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雞則鳴,群雞則隨之鳴。”這天雞儼然是雞中之領袖了,可以想見它在晨光熹微時仰首高唱的驕傲神態。天雞又名金雞,《神異經·東荒經》雲:“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看來神雞伺時也是有分工的,—級一級傳下去。這個神話與扶桑聯系起來,太陽似乎要聽從雞的命令,因此日中有鳥的傳說亦與雞有關。《洞冥記》稱影娥池北“有司夜雞,隨鼓節而鳴不息,從夜至曉,一更為一聲,五更為五聲,亦曰五時雞。”看來這是一種人工培訓出眾的報時雞,好似今日鐘表的定時報鳴一樣。<br />
<br />
  鳳凰是吉祥鳥,雞也應是吉祥鳥,吉祥的象征之—便是能夠驅逐鬼怪妖邪。古人畫雞於窗戶上,舊時以雞血破除妖法,都含有這重意義。雞可以用來祭祀,《禮記》曰:“祭宗廟之禮,雞曰翰音。”對此,雞是十分不情願的。《左傳》記:“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門之侍者,曰:憚為犧也。”《山海經》中有十余處提到祭祀山神時都要用雞,尤其是雄雞(雄雞更象鳳凰),說明這種風俗是非常悠久的(民間還有用雞骨、雞蛋占卜的風俗,可見雞的神靈。我國西藏的珞巴族至今仍保留著殺雞看肝紋占卜凶吉的風俗,有時為了獲得好的征兆,往往要連殺數十只雞,這種行為含有獻祭、禳災的意思)。<br />
<br />
  將雄雞視為神聖的動物,還因為雄雞的啼鳴高亢嘹亮,打鳴,是雄雞的本能,也是雞這動物最鮮明的特征,並預示著太陽的昇起,太陽又稱為火鳳凰,恐怕也是這個緣故。古人把這一特征附會到陰陽五行,認為雞鳴帶來日出,故屬陽,屬火。《春秋話題辭》曰:“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日出雞鳴,以類威也。”還把雞與星宿和八卦相關聯。《春秋運斗樞》曰:“玉衡星散為雞。”《易林》曰:“巽為雞,雞鳴時節,家樂無憂。”<br />
<br />
  雞的作用,除了打鳴、占卜、祭祀、食用外,還可以用於娛樂——斗雞。這是一種古老的游戲,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流行於民間,王公貴族乃至於君主中也多有人著迷。曆史上不乏以養斗雞而擅名者。《列子》記:“紀消子為周宣王養斗雞,十日而問之,雞可斗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十日,又問之:雞可斗乎?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之,雞可斗乎?曰:幾矣,望之如木雞,其得全矣,異雞無敢者也。”看得出,古人在斗雞一事上是花費了不少心思的。而正是在斗雞活動中,雞才得以展示出其性格中雄強的一面,以及它不輕易顯露的英武風姿。這在一些斗雞詩中有很好的體現。劉棁《斗雞詩》雲:“丹雞被華採,雙距如鋒芒。願一揚炎威,會戰此中唐。利爪探至除,瞋目含火光。長翹驚風起,勁翮正敷張。輕舉奮勾喙,電擊復還翔。”曹植《斗雞詩》雲:“游目極妙伎,清聽厭宮商。主人寂無為,眾賓進葯方。長筵坐戲客,斗雞間關房。群雄正翕赫,雙翹自飛揚。揮羽激流風,悍目發朱光。觜落輕毛散,嚴距往往傷。長鳴入青雲,扇翼獨翱翔。願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場。”應玚《斗雞詩》雲:“戚戚懷不樂,無以釋勞勒。兄弟游戲場,命駑迎眾賓。二部分曹武,群雞煥以陳。雙距解長緤,飛踊超敵倫。芥羽張金距,連戰何繽紛。從朝至夕日,勝負尚未分,專場驅眾敵,剛捷逸等群。四座同休贊,賓主懷悅欣。博弈非不樂,此戲世所珍。”等等,像一幅幅活靈活觀的斗雞圖,描繪了斗雞的意態神色,以及古人斗雞取樂時的熱鬧場面。<br />
<br />
  雞的形象是惹人喜愛的。進一步,人們還從雞身上發現了種種美德。《韓詩外傳》記田饒的話說:“君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合在一起,便是所謂五德。這樣,雞又成了人培養自己良好品行的一面鏡子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雞的古典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