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揭開順治皇帝死亡之謎 被鄭成功炮斃於廈門?


jnny66 2011-7-18 21:16

揭開順治皇帝死亡之謎 被鄭成功炮斃於廈門?

 來源: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br />
<br />
(上集)<br />
<br />
字幕:清 順治十八年(1661年) 正月初六<br />
<br />
這一天,新年的歡樂祥和還籠罩著整個京城。然而,此時此刻的清宮,卻看不到絲毫節日的喜慶。夜裏子時,深宮傳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在養心殿駕崩。<br />
<br />
字幕: 清 順治十八年 (1661年) 正月初九<br />
<br />
就在順治駕崩後的第三天,一個不滿八歲的孩子戰戰兢兢的坐在紫禁城金鑾殿的寶座上。這個叫作玄燁的孩子,就是後來威名赫赫的康熙大帝。<br />
<br />
皇宮中很快恢復了平靜,但是讓人們迷惑的是,24歲的順治皇帝,一向身體強健,從未聽說有什么疾病纏身,為什么會突然不治而亡?<br />
<br />
對於順治皇帝的死亡,《清世祖實錄》中的記載異常簡短,&quot;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清朝史籍對順治皇帝的日常活動有著詳細的記載,在《清史稿·世祖本紀2》中,光是順治到南苑狩獵的記載就多達22次。相比之下記錄順治死亡的文字,無疑是少得可憐,只有短短十一個字。為什么順治的日常活動能有如此詳盡的記載,而關乎生死的大事,卻以寥寥數位敷衍了事,更讓人們費解的是,對於順治皇帝的死因,清宮檔案中竟然只字未提?<br />
<br />
300多年的時光悄然流逝,威嚴的紫禁城依舊沉默不語,那段關於順治死亡的歷史,彷佛就在這樣的靜默中永遠塵封了。<br />
<br />
李國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宮檔案研究專家。有關順治皇帝的死因,史料中存在太多的疑點,李國榮決定,從塵封多年的歷史檔案中,解開這個困擾史學界多年的謎題。<br />
<br />
(訪談:李國榮)<br />
<br />
記載順治皇帝生平活動的《清世祖實錄》中有一段關於順治死前的最後記錄<br />
<br />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一,順治帝免去群臣的朝賀禮儀,而且祭祀太廟的儀式,也委派官員前往。壬子日,也就是初二這一天,順治皇帝感到身體不適。<br />
<br />
(訪談:李國榮)<br />
<br />
其中談到,順治患病是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那么從初二到初六,這短短的幾天時間順治的病情急劇惡化,到初六,已是&quot;大漸&quot;了。&quot;大漸&quot;這個詞,在古代是專指帝王病重病危的,那么皇家檔案裏出現這樣的字眼,說明順治確實是病入膏肓。另外在初六這天,朝廷還傳出諭旨,說是除了十惡不赦這樣的大罪之外,其他的死囚各類罪犯一律釋放,想以此來為順治消災祈福。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順治到初六這一天,病得已經是相當嚴重了。<br />
<br />
也就是在記載順治大漸的初六夜裏,深宮就傳出了順治駕崩的消息。<br />
<br />
《清世祖實錄》,作為記錄順治皇帝生平最權威的檔案,在漫長的清朝統治時期,被專門保存在皇史宬的金匱裏。別說平民百姓,就是朝中的文武大臣,不經特許,也很難看到片紙只字。在那段歷史已經遠去的今天, 探索順治死亡的真相就是從這裏開始。然而此時,一個無法回避的疑問擺在了面前。《清世祖實錄》中用了200多字記載了順治死前的活動,而描述他的死亡卻僅有11個字,時間,地點,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線索,這究竟是為什么呢?<br />
<br />
這是清朝皇室家譜《玉牒》,從努爾哈赤的父親塔世開始,記錄了清皇族每位成員的世系的表述,並且詳細記錄各人的婚姻和生卒情況。然而,關於順治皇帝的死亡 ,《玉牒》中也僅僅只是記錄了時間,對於順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談。<br />
<br />
順治皇帝得病,從初二到初七,短短的五天時間 就命喪黃泉了。由此可見,他得的不是一般的尋常之病。可是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檔案中的記載只是說順治身體不適,而對具體的病因病症卻只字未提,這樣就給後人留下一個猜不透摸不著的謎。<br />
<br />
順治究竟是患上了什么可怕的病症去世?疑問縈繞在李國榮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而同樣讓人費解的,是順治臨死之前留下的遺詔。這份遺詔又叫罪已詔,一直以來倍受爭議。因為在整篇遺詔中,充滿了順治皇帝的自責,經營殿宇靡費甚多,燕處深宮禦朝絕少,自恃聰明不肯納諫,前後開列了多達十四條的朕之最。<br />
<br />
為什么順治會對自己平生所為如此內疚自責?這樣的自責似乎很不符合一代天子離開人世時最後的心情,這其中究竟又隱藏著什么呢?<br />
<br />
關於順治的遺詔,在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相傳,順治皇帝迷戀上了一位江南名妓董小宛,而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對此極為不滿,設計害死了董小宛,順治悲痛欲絕,最終不治而亡。為隱瞞事件真相,在順治皇帝駕崩後,孝莊假借順治之名,偽造了遺詔。<br />
<br />
對於這種傳說,北京社會科學院的清史專家閻崇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br />
<br />
(訪談:閻崇年)<br />
<br />
民間有個傳說,就是董小宛是冒辟疆的妾,是江南八大名妓之一。詩書琴畫樣樣精通 長得又嬌美,長得非常嬌美動人。清兵南下的時候 就打到南京。有一種說法就是把董小宛被俘虜了,俘虜以後就帶到北京。<br />
<br />
傳說中,董小宛美艷驚人,才藝兼具,入宮後深得順治的寵愛,最終被順治立為貴妃,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董鄂妃。一代名妓成了皇貴妃,這引起了孝莊皇太后的不滿,於是孝莊設計害死了董小宛。<br />
<br />
(訪談:閻崇年)<br />
<br />
死了之後,順治就受了很大的的打擊,痛不欲生,尋死覓活,所乙太後曾經派人看著他免得他自殺。<br />
<br />
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董鄂妃死後剛過百天,宮中就傳出順治駕崩的消息。短短一百天裏,貴妃去世,天子駕崩,為什么這一切如此巧合?就在順治死後,當時一位很有名氣的詩人吳梅村,寫下了一首《清涼山讚佛詩》。然而,一些文人學者在詮釋這首詩的時候,<br />
發現此詩迷離恍惚,字裏行間似乎不僅僅是在讚佛。<br />
<br />
吳梅村在詩中寫道:&quot;陛下壽萬年,妾命如塵埃。願共南山槨,長奉西宮杯。&quot; 在朝中任職的吳梅村,深知朝廷內情,又不敢明言,於是將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用隱晦手法記入詩中,因此後人稱他的詩為史詩。當時順治皇帝與董小宛的故事傳得沸沸揚揚,人們不免猜想,吳梅村在詩中所寫的陛下,會不會就是順治皇帝。<br />
<br />
此外,詩中還有這么一句:&quot;王母攜雙成,綠蓋雲中來。&quot;據《漢武帝內傳》所載,雙成全名叫做董雙成,是傳說中王母娘娘的侍女。那么,這裏的雙成暗指的又是誰呢?《清涼山讚佛詩》中還寫道: &quot;可憐千里草,萎落無顏色&quot; 千里草--草下千里重疊,這分明是個董字。<br />
<br />
聯想到詩中提到的雙成,全名叫董雙成。而千里草影射的又是個&quot;董&quot;字,人們更加確信詩中的妾,指的就是董小宛。而陛下,無疑就是深愛著董小宛的順治皇帝。如果吳梅村詩中確實以千里草和董雙成的典故暗指順治與董小宛之間的愛情,那么,他會不會也深知順治死亡的真相,而用影射的手法將此寫入詩中?<br />
<br />
反復研讀吳梅村的詩句,人們對其中的一句詩,百思不得其解:&quot;八極何茫茫,日往清涼山。&quot;據吳梅村筆記記載,詩中的清涼山,指的就是佛教聖地五臺山,那么聯繫上下文來看,吳梅村是否在暗示,順治皇帝並沒有真的死在宮中,而是退位前往五臺山出家了。<br />
<br />
(訪談:李國榮)<br />
<br />
根據清宮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順治皇帝14歲那年,也就是順治八年的冬天,他在遵化打獵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在山洞內靜修的法師,法號叫別山。也就是從這以後,順治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br />
<br />
順治十四年,在太監的精心安排下,20歲的順治在京師海會寺,同高僧憨璞(p��)聰見面。此次會面,兩人相談甚歡。憨璞(p��)聰對佛法的闡釋深深觸動了順治。從此,順治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br />
<br />
(訪談:李國榮)<br />
<br />
有一次順治對來到北京的寧波天童寺的主持木陳忞說:&quot;朕猜想我的前身一定是個僧人所以現在一見了佛家寺院,就不想再回到宮了。要不是怕皇太后掂念,我早就出家了。<br />
<br />
順治崇佛已久,而且早有出家之意,董鄂妃死後,他曾經一度傷心欲絕,無心朝政,病逝於養心殿也許僅僅是個對外托詞,順治並沒有死,而是遁入空門,削發為僧了。據《起居注》記載,康熙即位後不久,孝莊皇太后曾多次帶著他上五臺山禮佛。此類活動本可以在北京舉行,可他們偏偏不遠千里來到五臺山,而且這樣的活動不只進行過一次。如此看來,順治在五臺山出家修行,也許才是隱藏在禮佛背後的真相。而這也就恰恰能夠解釋吳梅村在詩中所寫的&quot;日往清涼山&quot;。<br />
<br />
(訪談:閻崇年)<br />
<br />
庚子之變的時候,慈禧太后西逃,她叫西巡。到了山西北邊的時候,當地要接待她,接待 當時的物質條件就比較差,她是皇太后 那又器具不夠,就從五臺山借了一些用具。有人說那些用具跟宮廷用具相似,可能是順治當年用過的。<br />
<br />
康熙孝莊的五臺山之行,神秘的禦用器具,民間關於順治與董小宛愛情的傳說,這一切都在印證《清涼山讚佛詩》中迷離的影射。如果將這些細節綜合起來,關於順治死亡之謎似乎可以還原成這樣的一個過程:孝莊害死了董小宛,順治心灰意冷之下,以病逝為托詞,到五臺山出家為僧。而孝莊唯恐此事為天下人所知,於是便假借順治之名,偽造遺詔。遺詔中的種種自責,無疑也就是孝莊強加給順治莫虛有的罪名。<br />
<br />
遺詔不是出自順治本人,而是孝莊所寫。對於這樣的說法,李國榮卻持有不同的意見。因為從順治的感情基礎和思維方式分析,遺詔中的自責並非不合情理。<br />
<br />
(訪談:李國榮)<br />
<br />
順治這個滿族出身的皇帝,在他入主中原以後,面對著這片土地和臣民,面對著這裏的生活和文化一切都感到陌生。那么他要當好皇帝,實施有效的統治,又必須儘量的去熟悉與適應這一切,甚至背離他自身原有的一些傳統習俗。這就使順治皇帝陷入一種困惑與矛盾之中,乃至於在他內心深處常常有幾分自責的成分。<br />
<br />
順治親政之後,多次召見了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並向他學習天文和物理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順治受到湯若望的影響,曾經一度篤信基督教,形成了感恩所得、自我懺悔的性格。在位期間,他屢次下詔白責,並要求各種文書不能稱自己為&quot;聖&quot;。既然遺詔的內容在情理之中,那么遺詔又是怎么撰擬的呢?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開順治皇帝死亡之謎 被鄭成功炮斃於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