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once 2011-4-12 09:31
終結痔瘡難言迷思
劉先生今年四十多歲,平日排便習慣就不好,某天上完大號後,看見馬桶內血紅一片,當下震驚不已,憂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大腸癌﹔過了好幾天才有勇氣向直腸外科醫師求助。<br>
<br>
醫師為劉先生進行肛門鏡檢查,發現他是第二度「混合痔」(亦即同時有內、外痔)患者,因為糞便太硬,以致經過肛門黏膜時,擦破痔瘡下的血管造成排便時出血。醫師囑咐他改變飲食習慣、規則運動、溫水坐浴,並給予消炎塞劑後,劉先生的症狀就獲得極大改善。<br>
<br>
雖然痔瘡是一種常見疾病,在大腸直腸外科門診中更有將近九成病人因為痔瘡就醫。不過,因為我國民情保守,民眾不好意思談「另一個出口」的問題,導致不時有像是劉先生這種「自己嚇自己」的患者﹔或是因羞於就醫,等到痔瘡症狀十分嚴重才到醫院的人。<br>
<br>
為了幫助民眾破解相關迷思、建立正確觀念,甚至透過自我檢查來預防便秘、痔瘡。近來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劉建國完成「便秘痔瘡健康指南」一書,指導民眾從觀察便便透視自己的健康,也讓民眾了解大腸直腸外科可能做哪些檢查,降低民眾的恐懼感。<br>
<br>
而像是「上廁所時邊看書報有助排便」、「男生比較容易得痔瘡」等錯誤觀念,劉醫師也在書中一併澄清。他指出,邊看書報邊上廁所,容易讓肛門處於過長時間用力或過度用力的狀態,以致造成肛門括約肌因長時間伸展而受傷,進而傷害肛門支撐組織,更容易形成痔瘡。所以,醫學上認為排便時間應該越短越好,最好在三到五分鐘就完成排便。<br>
<br>
至於已經有痔瘡該怎麼辦﹖書中也提供預防保健及食物選擇表。此外,像是有人愛吃麻辣鍋,但其實若吃辣吃到全身發熱、出汗時,臀部的血也會比平常多出二、三倍,這種充血將會引起痔瘡疼痛,應該趕快放下筷子。<br>
<br>
痔瘡患者可以養成規律運動增進肌肉協調功能,像是游泳就很適合﹔但書中也特別提醒舉重、騎腳踏車等會在痔瘡上造成壓力,不適合患者從事。<br>
<br>
但可以隨時隨地做肛門收縮運動,每次收縮肛門十到三十秒,接著放鬆十到三十秒,重複三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