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大陸奇景_探訪神農宮:被暴雨揭開的古老“神洞”


frandyni 2011-2-22 21:51

大陸奇景_探訪神農宮:被暴雨揭開的古老“神洞”

<font color="Purple"><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b><font color="Blue">1998年的一場暴雨,讓江西萬年縣古老的“神農宮”露出了神秘的一角,為了揭開這個地下洞穴的神秘面紗,11月2日,中英洞穴科考專家們首次聯合來贛進行科考探險。 <br>
  <br>
專家們在洞裏的每一天,都被洞內密集、豐富,堪稱岩溶博物館的鐘乳奇觀和洞中飛瀑,以及洞中棲息的特殊物種“洞蜘蛛”、“透明魚”等景物所折服。 <br>
<br>
記者先後發現了奇怪的青蛙、貝殼、洞蜘蛛和罕見的盲魚等洞穴內稀有的動物。 <br>
<br>
“神農宮”到底有多長?出口又在何方?洞蜘蛛為何能建造水晶般的“簾幕”?洞穴生物生存的生物鏈到底如何?洞內的深處到底還有哪些更加奇特的鐘乳石和洞穴生物?</font><br>
<br>
<font color="Red">炸出的“神農宮” </font><br>
<br>
居住在江西萬年縣高山盆地的一百多戶盤嶺村民,祖祖輩輩只知道,他們村子的生活用水都流進了村前懸崖下神秘的石縫中去,因此稱其為“消水岩”。 <br>
<br>
1998年初夏的一場大暴雨,山洪沖下的樹枝堵住了“消水岩”的進水口,很多村民家的農田和房屋都被淹。為此,村民們請來爆破手炸開了石縫,一個黑幽幽的洞口顯露了出來…… <br>
<br>
幾個膽大的村民點燃火把,試探著從洞口爬了進去……進洞之後,眼前的景觀讓他們一下子驚呆了,潔白如玉的鐘乳石千姿百態……看到眼前神奇的“宮殿”,村民隨後敬香祭拜,並尊稱此洞為“神農宮”。<br>
<br>
<font color="Red">初探神洞未果 </font><br>
<br>
<font color="Navy">地下長河</font><br>
<br>
江西萬年縣的主要領導得知這一消息後,精心組織了身強體壯的幹部,並親自帶隊前往“神農宮”。經過充分的準備後,參加探險的隊員們背上乾糧、氧氣和槍支,向著神奇美麗的“神農宮”洞穴深處走去…… <br>
<br>
隊員們進入洞穴深處之後,歷盡了艱險--沿途潔白如玉的鐘乳石中,不時冒出粗壯的毒蛇和濃密的蝙蝠群,還有很多從來沒有看過的生物……走了近十個小時後,在無法預知前方還有多遠和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隊員們只好忍痛結束探險行動。 <br>
<br>
但每一個隊員都深深地知道,“神農宮”將有著無可估量的科考探險價值。 <br>
<br>
萬年盤嶺發現了神奇的“神農宮”!消息一經傳開,立即在國內探險界引起了轟動。從此,引來了全國各地眾多探險愛好者的光顧,但均無功而返。 <br>
<br>
2005年初,為了揭開“神農宮”面紗,更好地開發當地旅遊資源,當地政府領導向有關部門彙報了詳細的探秘計畫,並請來了最權威的洞穴研究機構--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研究所專家。 <br>
<br>
一個月後,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研究所由陳偉海研究員帶隊,組織了最強的科考隊伍,帶著最先進的設備進駐盤嶺“神農宮”。專家們在洞裏的每一天,都被洞內密集、豐富,堪稱岩溶博物館的鐘乳奇觀和洞中飛瀑,以及洞中棲息的特殊物種“洞蜘蛛”、“透明魚”等景物所折服。<br>
<br>
<font color="Red">中英專家再探“神洞”</font> <br>
<br>
<font color="Navy">曲徑通幽</font><br>
<br>
“神農宮”到底有多長?出口又在何方?洞蜘蛛為何能建造水晶般的“簾幕”?洞穴生物生存的生物鏈到底如何?洞內的深處到底還有哪些更加奇特的鐘乳石和洞穴生物?一個多月艱辛的科考探險, <br>
<br>
使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研究所專家們期待破解更多的謎團。 <br>
<br>
中國專家們在萬年“神農宮”內罕見的發現,引起英國職業洞穴探測專家們的極為濃厚興趣。兩國專家們最終決定,組成中英聯合科考團,於今年11月2日一同赴贛,探秘“神農宮”。<br>
<br>
<font color="Red">洞穴生物令人驚歎</font> <br>
<br>
10月23日,在當地有關人士的帶領下,記者沿著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專家們前期探險的路線,用鏡頭記錄了洞穴裏令人驚歎的奇遇。記者並先後發現了奇怪的青蛙、貝殼、洞蜘蛛和罕見的盲魚等洞穴內稀有的動物。直到走進洞內4公里左右,由於裝備的原因,再也無法安全通過一個深潭時,記者才帶著與前期探險家們同樣美麗的遺憾踏上歸程。 <br>
<br>
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11月2日中英洞穴科考專家們的首次聯合科考探險必將取得重大進展,“神農宮”的神秘面紗終會被揭開……<br>
<br>
<font color="Red">洞穴知識面面觀 </font><br>
<br>
<font color="Navy">洞穴內令人驚奇的生物</font><br>
<br>
洞穴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全世界凡是有碳酸鹽岩分佈的地區,大多有洞穴發育。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對外開放的遊覽洞穴約有300多個,數目之多居於世界首位,其中絕大多數分佈在中國南方岩溶區。<br>
<br>
<font color="Red">我國洞穴資源及分佈狀況</font><br>
<br>中國裸露於地表的岩溶面積有91萬平方公里,沉積總厚度在一萬米以上。分佈面積廣大的碳酸鹽岩,加上適宜的多種多樣的氣候條件,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岩溶洞穴資源最為豐富、面積最大的國家,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浙江等地都發現有大量的岩溶洞穴。 <br>
<br>
數以十萬計的岩溶洞穴分佈在我國廣大的國土範圍內,北自黑龍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島的三亞市,西起西藏獅泉河,東到通化、杭州。 <br>
<br>
截至目前,中國實測長度超過3000米的洞穴有108個;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洞穴系統是貴州綏陽雙河洞洞穴系統,已探測到總長達70.5公里。長洞穴、大洞穴最為發育的地區為南方濕潤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區, 最為集中的發育在黔、桂、滇和四川、湘西、鄂西和粵北等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如皖、贛、蘇、浙、閩、海南、臺灣諸省,碳酸鹽岩呈島狀或條狀零星分佈,氣候條件有利,洞穴亦較早發育,但其規模和發育密度遠遜於西南地區。 <br>
<br>
過去認為岩溶洞穴不發育的北方地區,近年來也不斷有洞穴被發現,大部分是地下水位型洞穴,有不少洞穴長度超過千米,如遼寧本溪水洞(長3134米),北京房山縣石花洞(長2500米)等。很顯然,中國有很長、很深、很大、很壯觀的洞穴,深深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洞穴愛好者和洞穴探險者。<br>
<br>
<font color="Navy">洞內的盲魚和蝌蚪</font> <br>
<br>
<font color="Yellow"><font color="Red">洞穴的成因</font></font> <br>
<br>
關於洞穴的成因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是洞穴內次生物理—化學沉積物長期沉積,逐漸積累的結果。它們具有形態多樣而完美、類型稀有而珍貴、質地純粹而白皙的特點。同時,又有硫酸鹽類(石膏)和碳酸鹽類(文石與方解石)的沉積並存。可溶性岩石特別是碳酸鹽岩類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岩層,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時,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br>
<br>
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脫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此外,不少適應於洞穴環境的微生物和藻類,也可以在洞穴中沉積各種沉積物,發揮它們特殊的功能。然而,洞穴中較多的生物沉積物是蝙蝠糞層, 它們包含了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蝙蝠食物殘渣成分, 為洞中各種動物提供所需食物, 是洞穴動物重要的食物來源。<br>
<br>
<font color="Navy">神奇的石花 </font><br>
<br>
<font color="Red">洞穴內主要的景觀類型有:</font> <br>
<br>
1. 鵝管:這是石鐘乳的最初形態,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杆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 <br>
<br>
2. 石盾:這是因為它呈園盤狀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種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br>
<br>
3. 石筍: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筍狀而得名。 <br>
<br>
4. 石柱:是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呈柱形而得名。 <br>
<br>
5. 斜塔:這是一種歪斜的石筍。這種石筍原本是直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的,因地下河水沖刷土層使臺地坍塌,石筍也就傾斜了。 <br>
<br>
6. 鐘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豎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後因地下河水把土層沖走,使石柱懸掛在洞頂而成。 <br>
<br>
7. 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而得名。 <br>
<br>
8. 石瀑布:是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狀的沉積物而得名。<br>
<br>
<font color="Navy">萬年大源盆地</font> <br>
<br>
<font color="Red">豐富多彩的洞穴生物 </font><br>
<br>
洞穴內除了由共性大,個性小的石鐘乳、石柱、石筍等構成似人似獸似物的景觀之外,還生活著大量的洞穴生物。它們與洞穴外生物或相同,或相似,或迥然不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洞穴世界,這是洞穴旅遊不得不看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br>
<br>
洞穴植物主要包括喜濕的高等植物和孢子植物、單細胞生物,如地衣、苔蘚等,它們的種子或孢子通過水、風、重力或動物由洞穴外面帶入,它們含有葉綠素,仍可進行光合作用,與洞外植物群落沒有本質的差別。 <br>
<br>
洞穴動物在洞穴內佔據主要地位,種類和數量都很多,包括無脊椎動物中的渦蟲類、腹足類、倍足類、蜘蛛類、偽蠍類、盲蛛類、甲殼類及昆蟲綱的彈尾目、鞘翅目和直翅目種類;脊椎動物中的洞穴種類則多為蝙蝠、魚、蠑螈和青蛙。 <br>
<br>
根據洞穴動物在洞穴內生活的時間特點,大多數學者把它們分為3類: <br>
<br>
(1)客居動物(troglosxenos)指不在洞穴內完成其生命週期,而是利用洞穴作為越冬、避災的良好場所。如蛾子、蚊子、浣熊等,這些動物往往棲息在洞穴人口的弱光帶。 <br>
<br>
(2)半洞穴動物(troglosphileo)是可生活在洞穴內也可生活在洞穴外的洞穴動物,如蚯蚓、部分甲殼綱的動物等,這些動物的體色沒有多大改變。 <br>
<br>
(3)真洞穴動物(troglosblos)生活在洞穴的黑暗地帶,並在洞穴內完成其生命週期,它們的體色透明,眼睛退化。也有的學者把它們分為兩類,把前兩者稱為洞棲動物。 <br>
<br>
由於洞穴無光、潮濕和比較恒定的氣溫,使洞穴動物有幾個共同的特點:無眼(盲目)、無色、不能調節體溫、生活步調放慢(由於食物缺少造成的),但嗅覺、觸覺器官則特別發達。<br>
<br>
<font color="Red">洞穴生物的保護</font><br>
<br>
洞穴生物和洞外地表生物一樣, 是人類的寶貴財富, 而且由於其特殊地位, 應該說對地球化學、生物進化、地質地理學研究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br>
<br>
(1)洞穴土壤異養微生物可以使堅硬的岩屑和其他有機物轉變成可供動物利用的高級營養食物。 <br>
<br>
(2)洞穴動物如盲魚、盲蝦、盲眼蠑螈、洞穴昆蟲等,是研究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生物進化的良好材料,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br>
<br>
(3)洞穴內大多無脊椎動物,對環境污染敏感,可用來作為判斷環境品質好壞的有效指標。 <br>
<br>
(4)洞穴動物化石和古孢粉是研究古地理環境的重要依據。 <br>
<br>
綜上所述,洞穴生物無論從科研和生態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且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強。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因此在洞穴的可持續發展與開發中,洞穴生物保護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br>
</b></font></font></font>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陸奇景_探訪神農宮:被暴雨揭開的古老“神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