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ny66 2011-1-30 21:24
鑄劍師揭勾踐劍千年不鏽之謎
</div>
<img src="http://www.epochtw.com/images/20060405/b401.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7; this.alt='按這裡可以開新視窗觀賞全圖\n按Ctrl+滑鼠滾輪可放大或縮小圖片';}"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按這裡可以開新視窗觀賞全圖\n按Ctrl+滑鼠滾輪可放大或縮小圖片';}"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www.epochtw.com/images/20060405/b401.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br />
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出土,雖深埋地下2,400多年,但出土時依舊寒氣逼人,鋒利無比。它帶有諸多謎團,引發文物界的極大關注,更有眾多工藝品廠家想仿製高質量的越王勾踐劍。郢都青銅藝術研究所所長許光國歷經14年研究最終攻克了仿製寶劍的難關。 <br />
<br />
據《科技日報》報導,今年60歲的許光國出生於工藝世家,從小對工藝品更是喜愛有加。越王勾踐劍出土後,作為荊州市民間工藝師的他是仰慕者之一。 <br />
<br />
1965年冬,越王勾踐劍在湖北省荊州地區荊門市漳河水庫渠出土,出土時毫無鏽蝕,而且寒光耀目,刃薄鋒利,20餘層紙一劃而破。 <br />
<br />
越王勾踐劍的劍身滿飾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柄以絲線纏縛,劍首向外形翻捲作圓箍,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劍身一面近格處刻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br />
<br />
越王勾踐劍一出土,眾多工藝品廠家都想仿製出高質量的越王勾踐劍。但是要仿製這把千年不鏽的越王勾踐劍需攻克許多難題。 <br />
<br />
2004年,一把高仿越王勾踐劍問世了,曾做過工藝廠工人和修錶匠的許光國在文物界尚未定論的極大謎題,用自己的方法將它們一一破解。他攻克了越王劍「精密鑄造、防鏽、防腐、錯金」等四大工藝難關。仿製出了一把「越王勾踐劍」。 <br />
<br />
此時的許光國對越王勾踐劍的研究、仿製已經經歷了14年的時間,及上千次的失敗。為了仿製勾踐劍,他收集了古代青銅器殘片、斷件和相關資料,數次到湖北省博物館看越王勾踐劍實物,對其外形、色澤、花紋爛熟於心。在此基礎上,他悉心研讀青銅器專著,特別是對《周禮•考工記》等古人有關青銅器製作的典籍進行深入學習。 <br />
<br />
寶劍的尾部是圓錐體底座,座內內空,有極其規整的11個同心圓刻紋,間隔只有0.2毫米,圓圈中間還有細繩紋,這是現代的車床技術都無法實現的,而許光國仿製的劍同心圓間隔最小的卻只有0.1毫米,這都是憑雙手製造出來的,幾十次、上百次地改變方法和模具,做出來的成果。而精修鐘錶時打下的功底幫了他很大的忙。<br />
<br />
此外,對於越王劍上的菱形花紋,許光國在一次研討會上得知這門工藝是一種化學反應時,獨創出了「硫化工藝」從而攻下這一多年以來人們在想方設法都難以攻破的難關。 <br />
<br />
為了解決防腐問題,許光國用了最近5年的時間,製造出了一種「包漿」為高仿越王劍穿了一層2,000年的衣服,至於「包漿」具體為何物?許光國只是透露主要成分是化學元素「鉻」,具體研製過程則拒絕公開。 <br />
<br />
越王劍上刻有「越王勾踐/製造用劍」八個金絲字,這八個字是在多年前被郭沫若先生破譯的。許光國結合古代一種鑄造工藝「失蠟法」,把純金拉成金絲,用尖針精細刻畫,做好範模,用手工嵌進去。終於完成了一把高仿越王劍。 <br />
<br />
值得一提的是,許光國所製作的高仿越王劍與真正的越王勾踐劍並不完全一樣,真劍長55.7公分,寬4.6公分,而仿劍長和寬分別是56.2公分和5.1公分。 <br />
<br />
許光國說,「首先是對於古代鑄劍工匠的尊敬,在2,000多年前,他們製作出如此精美的東西,我只是仿製,一定不能完全雷同,要尊重他們的心血;其次呢,是為了更好地鑑別真偽,以防被不法分子瞄上,拿它去坑矇拐騙。」</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