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2006年重要太空事件紀實(組圖)


Louissai 2011-1-6 20:07

2006年重要太空事件紀實(組圖)

<font color="Teal"><font size="4"><font face="標楷體"><b><img src="http://i135.photobucket.com/albums/q130/forpng/whjq1220014.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this.src);}" border="0"><br>
<font color="Blue">今年9月,“凱西尼”號飛船捕捉到了這張令人歎為觀止的土星及其發光微弱光環的照片 </font><br>
<br>
<br>
<img src="http://i135.photobucket.com/albums/q130/forpng/whjq1220015.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this.src);}" border="0"><br>
<font color="Blue">金星南極區發現猛烈螺旋型風暴</font> <br>
<br>
據12月號《探索》雜誌報導,即將過去的2006年對於太空探索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最新的探測儀器讓我們看到了更深更遠的空間,很多發現讓科學們興奮不已,而冥王星被喝出行星行列則出乎很多人的意外。下面是《探索》雜誌評出的2006年度重大太空發現。 <br>
<br>
<font color="Maroon">1.宇宙碰撞,暗物質現形</font> <br>
<br>
距地球三十億光年之遙的兩個星系團之間的距離碰撞產生了迄今為止暗物質存在的最直接證據。暗物質是一種無形物質,據認為,宇宙中80%的物質都是暗物質。為了捕捉到運轉中的暗物質,美國斯坦福大學科維理研究所(Kavli Institute)及亞利桑那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兩所高校的天體物理學家對星系團中的可見物質的X光照片和總品質(total mass)圖譜進行了比較。他們通過測量來自遙遠星系的光線經過時所彎曲的程度,獲得了總品質圖譜,這一現象也稱為引力透鏡(gravitational lensing)。 <br>
<br>
據科維理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家馬魯薩•布拉達克(Marusa Bradac)介紹,在研究人員比較兩幅圖像的時候,“兩個並沒有排成一列。這表明那裏可能存在一些東西,它就是暗物質。”因為暗物質不會同常規物質相合,或自身相合,它正好穿過一切事物。因此,當兩個星系團以每小時1000萬英里的速度撞在一起時,可見物質在撞擊的極度擁擠過程中放緩速度,但暗物質仍無拘無束地飛過。布拉達克說:“可見物質會造成中間部分出現‘交通堵塞’,相反,暗物質則具有其自己的陽光大道。”兩種物質的不同位置在圖中清晰可見,紅色代表可見物質,而藍色則代表暗物質。 <br>
<br>
如果暗物質存在於宇宙中,那麼它也應該在地球中存在。物理學家下一步將是在陸地實驗室檢測暗物質。這種努力在科維理研究所宣佈暗物質發現後的兩個月獲得重大突破。當時,世界上最敏感、最近剛剛升級的暗物質觀測器恰好聯機運行。低溫暗物質搜尋器(CDMS)埋藏於明尼蘇達州一個廢棄鐵礦半英里深處,以防止遭到宇宙射線照射。這個儀器在一個相當於19個曲棍球大小的鍺塊上尋找稱為WIMPS的暗物質顆粒和普通原子之間的碰撞。 <br>
<br>
結果,它發現了這些罕見撞擊(散射事件)所存儲起來的熱能,因此,儀器的地下矽鍺探測的溫度保持在零下459.58華氏度(僅處於絕對零度之上)。布拉達克表示,物理學家也許能在未來五年內掌握探測暗物質的技術手段,並推測它具有科學家所估計的屬性。低溫暗物質搜尋器計畫物理學家、凱斯西儲大學教授丹•雅克利布(Dan Akerib)相信事實確實如此。他說:“如果WIMPS就身處某個角落,我們就可以看到某些東西。我敢以十年生命打賭,它們確實存在。”<br>
<br>
<br>
<img src="http://i135.photobucket.com/albums/q130/forpng/whjq1220016GFNDFH.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this.src);}" border="0"><br>
<font color="Blue">冥王星(中)和他的衛星(中下)</font> <br>
<br>
<font color="Maroon">2.冥王星被踢出行星行列</font> <br>
<br>
沒想到,如此小的一顆行星——冥王星(如今已降為矮行星)竟然在今年掀起大波浪。今年8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IAU)上,424位天文學家的投票最終將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行星數量因此保持在八顆,讓太陽系到底有多少顆行星的長期爭論塵埃落定。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新出臺的行星定義,只有在其引力領地具有統治力的天體才有資格成為行星,冥王星因此被降格為“矮行星”。“矮行星”是指繞太陽旋轉、並非衛星、“幾近圓形”的天體。天文學界對這一決定褒貶不一。 <br>
<br>
不久,有關冥王星降級所引發的短暫沉默又演化為新的爭論。儘管國際天文聯合會對行星較為保守的定義使得許多天體無緣享有行星的榮譽,但這卻產生了一系列新疑問。例如,構成矮行星的因素有哪些?“太陽系小天體”是什麼?這個定義數萬顆在太陽周圍遊走的小行星和彗星的默認類別相當模糊。包括三顆小行星和九顆冰球(ice ball)在內的至少12個候選者準備爭奪矮行星的地位,這會引發熱火朝天的爭論以及更多的投票。有誰會想到天文學竟會充滿了爭議? <br>
<br>
<font color="Maroon">3.探測器抓拍到宇宙嬰兒時期照片</font> <br>
<br>
五年來,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一刻不停地在繪製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大爆炸之後殘留的無處不在的餘輝)的圖譜。今年三月,WMAP項目研究小組公佈了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搜集到的最新資料,提供了宇宙作為一個“萬億分之一秒新生兒”模樣的最詳細的證據。最新公佈的照片描述了探測器在2003年拍攝到的最初結果,這些結果表明微波背景振盪是由大爆炸之後40萬年的各種事件造成的。自從2003年以來,WMAP專案研究小組對微波能量做出了更為精確的測量,從而讓他們可以及時地回顧更遙遠的事件。 <br>
<br>
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學家查理斯•班尼特帶領下,WMAP專案研究小組揭開了微波變形之謎,即遙遠電子雲的碰撞。結果,研究人員能夠對弱於此前所探測信號百倍的信號進行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批恒星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四億年左右亮了起來,這比科學及最初估計的遲了兩億年左右。經過細緻分析,科學家還發現了宇宙大體構成:由22%的暗物質和74%的暗能量構成。暗能量似乎會加速宇宙膨脹,而暗物質則有助於星系和星系團保持“團結”。 <br>
<br>
<br>
<font color="Maroon">4.土星最大衛星降下“甲烷雨” </font><br>
<br>
天文學家希望,“惠更斯”號探測器2005年1月14日經過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表面時,能發現波瀾壯闊的“甲烷海洋”。然而,“惠更斯”號探測器著陸時,卻沒有濺起水花,反而發出啪啪聲響。美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行星科學家克裏斯托夫•麥凱(Christopher McKay)說:“探測器是在淤泥中著陸的。”只不過淤泥中夾雜有甲烷。此前研究表明,土衛六下過甲烷雨,土衛六北極區域有二十多個甲烷湖泊。事實上,土衛六同科學家原本想像的狀況有很大出入,大氣富含氮和有機化合物,可能同早期地球大氣相似。 <br>
<br>
土衛六大氣溫度在零下300華氏度左右,甲烷可能以固體、液體或氣體三種形式存在。據麥凱和同事推測,在由甲烷冰晶構成的更高、更厚的雲堤下面,可能存在一個液體甲烷雲層。較低的雲層不斷產生毛毛雨,一年下來相當於兩英寸的降水量。麥凱說:“那種系統像它一樣運動,擁有一個受抑制的天氣迴圈,對於依靠甲烷生存的有機體而言確實是理想的環境。” <br>
<br>
<img src="http://i135.photobucket.com/albums/q130/forpng/whjq1220017.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this.src);}" border="0">  <br>
<font color="Blue">太陽系外行星想像圖 </font><br>
<br>
<font color="Maroon">5.地外行星發現屢破紀錄</font> <br>
<br>
今年,科學家在太陽系以外又發現了二十多顆行星的蹤影,其中包括迄今為止最為怪異的一些。今年一月,天文學家對外介紹了迄今發現的品質最小的太陽系外行星——OGLE-2005-BLG-390Lb。它的品質約是地球的5.5倍,最有可能是覆蓋著冰的岩石球體,圍繞一顆距地球約21000光年遠的冰冷紅矮星旋轉。9月,另一顆新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HAT-P-1再次改寫了歷史紀錄。它是至今為止發現的體積最大、密度最小的行星,直徑大約是木星直徑的1.5倍左右。 <br>
<br>
更令人吃驚的是,HAT-P-1的品質只有木星的一半。由於密度比軟木還小,可以漂浮在水中。接著,天文學家又在10月發現了已知運行速度最快的行星——SWEEPS-10,它一年只有十個小時,表面溫度可能有3000華氏度。如果其母恒星(home star)溫度比它高,那麼SWEEPS-10可能會被汽化。 <br>
<br>
<font color="Maroon">6.最大三維星系分佈地圖</font> <br>
<br>
在對三個大陸進行了為期二十年的研究後,天體物理學家繪製出附近星系最大、最詳細的完整分佈圖。這個三位繪圖計畫稱為“2MASS紅移巡天”(2MASS Redshift Survey),覆蓋地球周圍方圓6億光年的所有區域,重建了25000個星系的位置和速率。另外一個細節令我們驚訝不已:我們所在的星系——銀河系及其姐妹星系仙女座相對于宇宙大爆炸遺留的無處不在的背景能量(天文學家的標準參照系),以每小時140萬英里的速度移動。 </b></font></font></font><br>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6年重要太空事件紀實(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