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oo 2010-12-26 21:34
台灣三大好吃的包子店
民雄肉包簡介<br />
<br />
「民雄肉包」在中南部地區,所代表的不只是嘉義縣民雄鄉台一線旁那家味香好吃的肉包店而已,甚至是座地標。它的名氣不只是因為製作、販賣的肉包好吃而得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早在三十五年前就已經是「SEVEN-ELEVEN」了,至於是不是台灣省第一家廿四小時營業的商店,沒有人正式調查過。<br />
<br />
三十五年來,「民雄肉包」確實一直是廿四小時,從不間斷的服務南來北往的客人,由於幾十年來都不必打烊,店門變成了佔空間的累贅,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不知不覺間被丟棄了,因而,一般客人遂略去「民雄肉包」而不名,乾脆叫它「那家無門仔」。<br />
<br />
民國五十年間,那時的縱貫線是台灣最大的交通動脈,不管是南貨北運或北貨南運,廿四小時的過往車輛,都必須經由縱貫線。當時有一位在縱貫線民雄段旁賣小吃的鄉下村婦張金治,看好這個往來車輛有如過江之鯽的龐大市場,認為如果能在這裡販賣一樣便宜、好吃又可裹腹的食物,一定可以吸引許多顧客上門。<br />
<br />
當年位於縱貫線民雄段旁的民雄魚市場,是高雄港遠洋漁貨的轉運站,經營的是北自西螺、南到新營的魚貨批發生意,每天半夜凌晨起一直到天亮,進出的魚販不計其數,市場內人聲鼎沸非常熱鬧。張金治左思右想,認為肉包便宜、好吃、不佔地方又可填飽肚子,忙碌的魚販還可以一邊吃包子,一邊討價還價做生意,是市場裡的最佳商品。<br />
<br />
雖然張金治讀書不多,卻有獨到的眼光和品質保證的觀念,她相信惟有好吃的肉包才能留住客人,加上堅持薄利多銷的原則,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川流不息的顧客信賴,由於應接不暇,在欲罷不能的情況下,只好一而再的延長營業時間。每天做完了魚販的生意,緊接著要應付空著肚子趕著上課的學生和上班族。<br />
<br />
學生和上班族走了,陸續起床的家庭主婦也向她買包子當早餐。因為肉包的生意好,午後過往的貨車司機,也好奇的聞香下馬,吃個包子、喝杯解渴的冬瓜茶或豆漿,就這樣,民雄肉包店彷彿今天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一般,成了省公路上司機打尖的一處據點。<br />
<br />
距離開張大約一年的時間,張金治的肉包店在縱貫線上已經小有名氣,她並以一介女流之輩,決心採取廿四小時三班制的營業方式,並且全年無休,隨時讓顧客可以吃到香噴噴熱騰騰的包子。張金治這一作法在今天看來也許並不稀奇,但是,在當年物質生活匱乏,經濟尚未起飛的年代裡,卻是一項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創舉。而且,距離台灣仿效日本廿四小時便利店的普遍設立,她在經營觀念上起碼已經領先了三十年。<br />
<br />
雖然她賣的商品是不起眼的包子,但是,包子卻小兵立大功,民雄肉包店每天經常門庭若市,除了大部分是聞香下馬的司機大哥外,也有不少中北部的民眾,透過老饕的口耳相傳,或親友的介紹,經過民雄時往往吃上幾個,還不忘外帶一些包子回家享用。<br />
<br />
<br />
<br />
<br />
二.振味珍<br />
<br />
鹿港鎮的「阿振肉包」,可說是聞名全台的傳統點心。不過近年來,老師傅鄭振山已逐漸淡出,改由第八代傳人鄭永豐接手,由於阿振肉包實在美味好吃,依舊是遊客爭相採購的特產,使得「振味珍」常是大排長龍。<br />
<br />
現年七十五歲的鄭振山,是焙烘調理糕餅的大師級老師傅,為了習得烹飪本領,還曾遠赴大陸,走遍各地習藝,不僅擅長糕餅製作,對麵包、蛋糕等西點調製,亦是熟練精通。<br />
<br />
早年鄭振山與師父施天興二人,經常以廚會友,在聲名遠播之後,成了當年達官貴人延請掌廚宴客的大廚師。最令人稱頌的是,先總統蔣公曾延攬鄭振山為國宴的掌廚師傳之一。<br />
<br />
不過講到阿振肉包,仍是鄭振山最為拿手的祖傳手藝,每天總得趕製,才能應付排隊爭購。因此,常見振味珍店門口的蒸籠不時散發著熱氣騰騰煙霧。<br />
<br />
近年來,鄭振山受年歲已大影響而逐漸淡出,阿振肉包的重任大都已由鄭永豐接手,不過阿振肉包的美味依舊,仍是遊客到鹿港必買的傳統點心。<br />
<br />
鄭永豐說,阿振肉包現做、現蒸、現賣,因此能保有肉包的美味,尤其是剛從蒸籠取出的肉包,只要咬上一口,往往讓饕客一口接一口,一下子就吃完二、三個肉包,才能滿足口慾。<br />
<br />
到底什麼樣的包子,可以歷經百年而依然受到歡迎呢?其實重點就在於老闆對品質的要求,在材料方面不但選用價錢昂貴,俗稱雪白奶油的素菜籽油,就連奶粉也選擇全球知名的大廠牌,包子裡的肉餡更是每天從市場買來的新鮮豬後腿肉。當然有了好材料,如果再掌握幾個原則,那麼美味可口的肉包就不難做了,例如老麵發酵時間要依氣溫而定,進蒸籠之前,要開大火等等,這些都是百年來累積的技巧。<br />
<br />
剛出爐的肉包,包子皮口感很紮實,發酵得恰到好處,嚼勁夠卻不生硬,內餡更是媲美湯包,多汁鮮美而不油膩,難怪日本電視台還曾多次前來訪問。<br />
<br />
如果你是素食主義者,不妨試試振味珍的饅頭,因為這饅頭是與包子分開蒸的,保證不會讓你吃到素饅頭時,而聞到葷包子味。<br />
<br />
<br />
<br />
三.東河...東河包子...台東縣東河鄉南東河395號<br />
<br />
東河包子簡介<br />
<br />
東河包子店創始於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原本是附屬在創立於民國四十四年的東河飯店,在餐廳部分結束後全力經營包子生意,當初命名時順應顧客之習慣,將店名命為"東河包子"。<br />
<br />
民國四十四年,剛由警界辭職的楊金盾先生,念於當時交通不便,東河地區需要一處供來往行旅用餐休息的地方,便在東河分駐所正對面開設餐廳,初期聘請一位福州師父製作包子及作菜,在苦心經營下,初期的茅草屋,在民國四十九年時改建為現在之型式。<br />
<br />
歷經數年後,老闆見福州師父日漸年老體衰,在民國53年時,便要求已習藝多年的長子楊泰宗先生,在初中畢業後,至成功鎮向兩位福州師父拜師,由於天資聰穎加上認真實幹的個性,深得兩位師父的歡心,因此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便已習得精髓,隨即返家讓店中年老的福州師父得以退休,在接掌重擔後,製作包子至今已有38年的時間,不但養活一家人,更由於對品質的堅持及創新改進的精神,使店內的包子與海鮮日漸出名,由於餐廳生意過於忙碌且人手不足,民國82年後便逐漸收掉餐廳部分,將重心轉移至包子上,此時正值國內經濟景氣,出遊人口眾多,加上包子用料實在且是手工製作,深受遊客喜愛,在口耳相傳下,包子的名聲日漸擴大,直至今日成為頗具知名的"東河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