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oo 2010-12-14 12:28
1937‧曲子背後的故事‧我深切被他所感動
一扁舟 橋下輕滑過。<br>
<br>
老船工 道盡長江愁。<br>
<br>
多年後 舊地尋芳蹤。<br>
<br>
人去樓空意悠悠。<br>
<br>
<br>
楓橋過 但見雨花樓。<br>
<br>
渡江口 傷痛泣訴說。<br>
<br>
牆垛破 遍地滿瘡孔。<br>
<br>
化歸塵煙 雨水落。<br>
<br>
<br>
這些年 我哭過一夜又一夜。<br>
<br>
舊相片 我翻過一頁又一頁。<br>
<br>
閉上眼 想起你的從前。<br>
<br>
這世界 已離我太遙遠。<br>
<br>
<br>
一轉眼 場景又染紅一整片。<br>
<br>
望著天 喚不會曾經的誓言。<br>
<br>
說再見 短短的一瞬間。<br>
<br>
閉上眼 幸福只剩殘缺。<br>
(1937歌詞....)<br>
<br>
<br>
事實上,這本付梓的『1937』為這首歌下了最完美的註解。在看了一定量的文學作品後,我逐漸發現,能讓我感動的書越來越少。困惑了很久,我想,問題大概出在一個「真」字。虛構而成的小說要吸引人是簡單的,親切的散文要帶動心情是容易的,然而,有沒有一本作品是完完全全誕生自作者自身真正的感動?『1937』是這樣的一本書。因為感動,所以作曲;因為感動,所以成書。人不應該是被理想所感動,而是因為感動才讓人產生理想。<br>
<br>
<br>
讀者必須了解的是,『1937』的歌才是主體,而這本書是音樂背後的詮釋。一九三七的調子很平淡,中國古典小調的味道,也許會使它失色於茫茫樂海中。但作者張穆庭是個台大音樂所的學生,豈會不了解這一點?『1937』的主角是南京的船工傅恆,亦或是北京胡同裡的老爺爺,不論何者都是個民間「小人物」,只有以柔性曲調才能更彰顯出其中的哀痛。如同『殤』曲中的女性柔和味道,我想作者充分表達了那份真摯的感情。<br>
<br>
<br>
這裡我使用了「小人物」這個名詞,不過,他們真的是小人物嗎?<br><a href="http://www.wretch.cc/blog/muting" target="_bla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