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dyni 2010-9-1 01:07
"水下古城"驚現"金字塔" 探秘發現今整體展示
來源:本網綜合<br />
<br />
撫仙湖水下驚現巨型高臺式建築體<br />
<br />
新華網雲南澄江6月21日電(記者伍皓、李倩、王長山)一個高19米、底部其中的一個邊長90米的巨型石構建築體靜靜地藏在雲南撫仙湖水下,歷經滄桑、覆滿青苔的它終於迎來了“浮出水面”的時刻。21日,雲南大學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聲教授向媒體宣佈,撫仙湖水下發現巨型高臺式建築體,該建築體非常宏偉,初步推斷是個高度文明的結晶。<br />
<br />
當天,玉溪撫仙湖水下古跡研究會會長、水下古建築群的發現者耿衛展示了該巨型建築體的圖像聲吶掃描圖及水下古建築群的水深測量圖。他將面積為2.4平方公里的水下古建築群平均分為12個區。這個巨型建築體處於F區。“在撫仙湖水下,成規模並可以測量的建築體有近30個,像這樣大型的建築體在水下古建築群中至少還有9個。”耿衛說。<br />
<br />
在圖像聲吶掃描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該建築體有5級臺階和部分位置斷裂的痕跡。耿衛說,根據他們多次潛入水中觀察的情況,該建築體非常巨大。他們測出該建築體高19米、底部其中的一個邊長有90米,連日來潛水員探秘的部分只是該建築體的“冰山一角”,整個形狀至今無法完全判斷。<br />
<br />
據介紹,五級臺階中第1、2級由砂岩組成,第3、4、5級由堅硬的青石組成。第1、2級臺階倒塌比較嚴重,越往下的臺階保存越好,整個建築全部由石材組成。<br />
<br />
李昆聲教授說,該建築體是個高臺式建築。該建築的五級臺階之所以材質不同,主要是砂岩質地較軟,便於雕刻。目前發現的各種圖案和符號都是在第一級發現的。他推斷,這完全是個人工建築,因為石材“堆砌整齊,排列有序”,而且可能是與祭祀有關的建築。<br />
<br />
他說,至於這個建築是多邊形、方形還是其他形狀暫時不能確定;其年代、建造方式也無法定斷,到底是在陸地上建造好了再因為種種原因浸入水中,還是直接在水中建造的仍然是個謎。<br />
<br />
據了解,這些從水下古建築群獲得的各種資料將送到北京,由專家進行三維立體圖的繪製。屆時,這個水下建築體的“面紗”將被揭開。<br />
<br />
昨天,已進入撫仙湖“水下古城”探秘活動的尾聲階段。據前6日的探秘發現以及相應的測繪工作,“水下古城”發現者耿衛於傍晚公佈了一處大型石料建築的聲吶圖。據描述,這處高臺建築由5個臺階組成,上窄下寬,與埃及金字塔形狀類似。這也是 “水下古城”探秘活動6日來,對水下古跡最為完整的一次公佈。在場專家推測,這一大型建築很有可能是被用作祭祀場所。<br />
<br />
同時,今天將是持續7日“水下古城”探秘活動的最後一天。記者了解到,今天上午,潛水探密隊員將與水下機器人一起再次潛入撫仙湖,順著6日來的探秘路線,將探秘發現作一次整體性的回顧展示。<br />
<br />
此次探秘活動中,潛水探秘隊員在“水下古城”先後發現了一塊鑿有三道印痕(形如“I”“y”)的巨石;多塊鑿有印痕、圓孔、符號及人面、 “太陽光芒”等圖像的石板;水下機器人還在第5日下潛至20—30米深,拍攝到不明白色亮片。據了解,這些從水下古建築群獲得的各種資料將送到北京,由專家進行三維立體圖的繪製。屆時,水下建築體的“面紗”將被揭開。<br />
<br />
探秘初步成果<br />
<br />
探秘第六日發現水下“金字塔”<br />
<br />
昨天傍晚,“水下古城”發現者耿衛向在場的專家與記者展示了探秘活動的初步成果:一處水下大型石料建築的聲吶圖。在這一主要顏色為黃黑色的聲吶圖上,記者依稀可以看到一處龐大建築的多邊輪廓。據耿衛介紹,該建築全由石料堆砌而成,與金字塔形狀類似。<br />
<br />
對於2.4平方公里的“水下古城”,耿衛將其分為A至L的12個區,對“古城”中較大建築古跡進行標號,共有30處。據介紹,這一宏大的高臺建築位於F16,是整個發現區域內最高最大的建築,高19米,底邊中已測明的一邊長90米,由5個大臺階組成。其中,第一層底部寬63米,第二層寬48 米,三層四層倒塌的比較嚴重無法測量,第五層寬為27米。在該建築中,每一層大的臺階之間都有小的臺階相連,其中第一級大臺階從底部有一條筆直的小臺階直通而上。<br />
<br />
“我們把90%以上的精力都花在這一建築上,目前可以初步得到這些結果。”耿衛說。記者了解到,中央電視臺將把這一聲吶圖帶到北京,由相關聲吶方面的專家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夠作出這一水下“金字塔”的三維圖。<br />
<br />
水下“金字塔”可能是祭祀場所<br />
<br />
“非常了不起。”對於這一水下“金字塔”,雲南大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聲教授連連驚嘆。據其分析,該大型建築很有可能用作祭祀場所之用。李昆聲教授分析,“祭祀活動經常在祭祀場所的最高處進行,最高處同時也是雕刻、繪畫最集中的地方。而前幾日發現的鑿有3道印痕的巨石以及鑿有印痕、圓孔、符號及人面、“太陽光芒”等圖像的石板,正是在第五層,也就是最高層發現的。”<br />
<br />
另據介紹,這一水下“金字塔”的石料上下有所差別。其中,第一、二、三、四層為青石壘集,石塊相對粗糙,石塊之間有某種粘接物連接,第五層用了大量經過打磨、比較規整的紅沙石,紅沙石擺設成一些特殊的形狀。“底部幾層的石料比較堅硬,而上面一層的石料相對較軟,易於雕刻、繪鑿。這與在最頂層發現有印痕、圖案、符號的石板也吻合。最有可能的就是祭祀場所。”李昆聲教授說。<br />
<br />
探秘即將結束<br />
<br />
解密“水下古城”還有很長的路<br />
<br />
昨天,耿衛還提到,在“水下古城”的C區C6和F區F16這兩個建築中間有一條長300多米,寬約7米的石板路面,這條路面用各種不同形狀的石板鋪成,路面上還可以找到各種幾何圖案。“路的兩頭還各有一個高臺,石板路是不是就是‘街道’,這些都是我們今後探索的重點。”耿衛告訴記者,在12 個區內共有30個大型建築,但目前比較清楚的只有F16的水下“金字塔”。<br />
<br />
李昆聲教授也表示,雖然此次撫仙湖“水下古城”探秘發現不少,但是未能解開的謎團更多。“相比5年前的第一次探秘,這次的發現可以說是驚人的。5年前的第一次探秘只發現了一塊有蛇形刻痕的石板,這次則發現了不少鑿有圖案、符號的石板。但是,這離解密‘水下古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還有許多未明的建築物等待著去探尋,現在的取得的成果只是工程的一個開始。”<br />
<br />
記者了解到,此次撫仙湖“水下古城”探秘活動即將結束,但探秘工作還將繼續進行。(徐惠芬/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