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r 2010-2-3 03:53
教育M型化 藍領後代更難翻身
<H2> </H2>
<DIV id=postmessage_5154 class=t_msgfont>
<P>曾幾何時,教育悄悄和父母經濟能力畫上等號,好學校裡多是白領家庭出身的孩子,後段學校裡則是藍領階級占多數,過去藍領翻身的唯一寄望是教育,也有很多成功的故事;現在翻身的寄望還是教育,只是要用的力氣和時間,要比以前多更多......。<BR><BR> 昕佑國際(化名)是台北一家中型程式設計公司,最近公司缺了一名助理工程師,趁著畢業季節透過人力銀行找人,結果來了將近千封應徵函,經過篩選符合資格者約300多人,總經理Ryan在電腦上看著一封一封求職者的基本資料,「XX私立科大、四技、男性,應屆畢業,72年次,父親油漆工、母親作業員....」、「XX技術學院、二技、男性、74年次,半工半讀,父親客運駕駛員、母親美容院....」、「XX大學、夜間部、72年次、男性、父母小學畢業,從小家境不好....」。<BR> Ryan一邊看一邊隨手統計著求職者的條件,他簡單的統計發現,「後段班」大學畢業的學生,父母多是「藍領階級」、「來自中南部的」,「幾乎沒有例外」─再看看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前段班」畢業的求職者,父母是白領雙薪、公務人員、老師的比例也有7、8成,而父母為藍領,子女前段班大學畢業的則僅有2、3成。<BR> 「台灣那條社會階級線似乎隱然成形!」Ryan告訴朋友自己發現的這個現象,「父母的背景對孩子未來的影響越來越大!」<BR><BR> ●怕考不上好高中,國中就出國<BR><BR> 信義區博愛國小老師謝明珠說,暑假時有一位家長來找她,因為這位北一女畢業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兒子、女兒將來可能考不上建中、北一女,「沒有考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學」;所以,這位家長打算在小孩國中時就送出國唸書,並來問問老師的意見。<BR> 謝老師很好奇,問家長出國唸書一年要花多少錢?「一個小孩大概要100萬元,兩個小孩就要花200萬元了。」<BR> 「這真的不是一般家庭花得起的!」謝老師說。但學校也有一些孩子,一家三位成人中,奶奶、爸媽都必須工作,也因此被迫讓小孩去安親班寫功課,因為家裡沒有人可以教他功課。<BR><BR> 台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三年級的簡甄,從小就是「再興寶寶」(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私立中小學明星學校),從幼稚園開始就唸再興,小學、中學也在再興就讀,國三時模擬考PR值99,參加基測一定考上北一女,不過,學校高中部強力慰留,開出版社的爸爸也認為,「北一女不一定比再興的讀書環境好。」最後簡甄選擇留在熟悉的環境讀高中,「學校請最好的老師來教我,也給我很多資源,非常好!」兩年前簡甄考上理工科的第三志願台大材料,是自己最想唸的科系。<BR><BR> ●台大生「沒有來自你沒聽過的高中」<BR><BR> 簡甄觀察同班同學,「找不到你不知道的高中畢業的同學」,同學的高中幾乎來自全台灣數一數二的高中:建中、北一女、中山、附中、成功、延平、台南一中、高雄中學、曉明女中、衛道中學─「真的沒有你不知道的高中」;最近簡甄在學校要求下,帶今年的台大新生,即便不同科系,簡甄發現「情況也一樣」。<BR><BR> 秉容和哥哥都是「靜心寶寶」(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私立中小學明星學校),從幼稚園開始讀靜心,哥哥國中畢業赴美國讀私立中學,今年升大學,原本媽媽也打算讓秉容今年國中畢業就去美國和哥哥會合,但是,「秉容不想離開家,堅持在台灣唸」,參加基測考上北一女,於是,已經繳了美國中學學費的媽媽,尊重女兒的決定,這筆錢「只好捐給學校了」。<BR><BR> <STRONG>台灣社會競爭的壓力,從大人向下延伸,在「好國中=好高中=好大學=好工作」的「恆等式」下,升學的壓力從小四開始</STRONG>,因為好的私立中學或是公立國中的資優班,「都要考試」,所以,如果沒有從小四開始補習是「來不及的」,於是今年台北市有2、3千名小六畢業生,畢業前在父母要求下,參加各大私立中學的「評量」,「因為這場考試已經篩選過了,好學生在一起一定會更進步」,這位台大畢業、要求自己兒子今年參加私中評量的家長這樣說。<BR><BR> ●讀私中、補習才有進公立高中的機會<BR><BR> 像台北市有名的貴族學校復興中學(位於台北市大安區),96年畢業279名,第1志願占22%,前3志願37%,考上基北公立高中高達97%,也就是幾乎該校應屆畢業的學生都能考上高中,有如此高的升學率「掛保證」,難怪家長不遠千里把小孩送到這所學校,不過,並不是想念就能念,要抽籤也要考試。<BR><BR> 覺得划算的家長千方百計把小孩送進昂貴的私中,而稍微有能力一點的也是想盡辦法把小孩的戶口遷到升學率高的國中,這就是台北市幾所公立國中年年額滿的原因。「<STRONG>即便唸公立學校,很少學生沒有補習的</STRONG>」,一位公立國中導師說。<BR><BR> 根據主計處公布,去年台灣家庭所得差距高達5.98倍,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92.4萬元,而所得最高的前20%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86.7萬元,所得最低的20%,每戶可支配所得是31.2萬元,以平均每戶每年90多萬元可支配所得來看,要供應小孩國中每個月英數理化至少1萬元的補習費,或許還可負擔,如果是30萬元年收入恐怕就很困難了,更遑論唸私中、甚至每年花一百萬元讓小孩出國唸中學了。<BR><BR> 因此,父母年收入如果低於平均水準,甚至是最低的那個級距,而小孩的資質又考不上好高中時,恐怕只有讀職校學一技之長了。<BR><BR> 但是,松山工農機械科導師陳添財說,說來諷刺,現在高職已經沒有人在講就業了,因為不管公立、私立高職都在拚升學,而且以考上國立科技大學為目標。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不管藍領、白領,台灣的家長還是重視那張「大學文憑」,即使那張大學文憑愈來愈貶值。<BR><BR> 只不過,在「好國中=好高中=好大學=好工作」的「恆等式」下,藍領家庭想要讓孩子比自己更強的願望,恐怕還是要多數落空了!<BR><BR><FONT color=dimgray>[摘自 時報資訊]</FONT></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