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zt 2013-11-3 21:31
三星 HTC 小米 等 安卓 智慧手機的應用
<P>近年來行動通訊的蓬勃發展,不管是因為手機端的功能加強、頻寬的增加或是行動應用軟體的多元化,對於現在的生活來說,有愈來愈多的細節都能夠透過手機或是其它的行動設備來完成,或許這也可以歸功於APPLE ─「i」系列產品的成功形象,讓愈來愈多人投入多功能智慧手機(行動裝置)的懷抱,</P>
<P>才會迫使廠商也加快腳步來發展相關的作業系統、多媒體應用、線上應用軟體庫…等,同時也讓行動通訊的觸角,能夠延伸到生活中更細微的角落,或許,這也是為未來智慧生活的一塊跳板,畢竟現在行動設備的覆蓋率,應該已經高到足以影響大眾生活習慣的水平。</P>
<P>尺寸大小不是重點,重點是內容</P>
<P>以現在市面上的行動通訊設備來看,大家對於行動通訊設備尺寸的接受度也愈來愈高,小從手掌大的傳統手機,大至10吋以下的平板電腦,或是可供上網的通訊設備,似乎都漸漸地成為大家會拿在手上把玩的行動裝置,雖然在同一種操作平台(作業系統)的支援加持之下,行動通訊設備的尺寸不應該成為特定應用的操作門檻,但是在實務操作上,應該就不會有人想要在只有2吋(還是對角線)螢幕的手機上看電子書或雜誌吧?(雖然我去中國出差時,在捷運上是真的有看過,不過那也僅限於文字檔的電子書)</P>
<P>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行動通訊設備,不再只是用來做為通訊使用,甚至能夠將它視為一種全方位的電子輔助設備,不過,使用者介面(設備尺寸、操作介面、使用時間…等)卻仍舊會影響著使用它的我們,畢竟不同的使用體驗,就決定了這項產品是否能夠普遍進入我們的生活當中,對於我們來說,說不定也可以從時下的相關產品或技術,窺視到未來的我們可能會擁有什麼樣的智慧生活。</P>
<P>尤其是最近在行動生活的領域上,無論是智慧型手機、手持設備或平板電腦,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縱使設備的尺寸大小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情境,例:手機不適合長時間的閱讀,平板電腦不適合空間受限的行動通訊…等,但是這些硬體的門檻,卻不會影響到這些技術本身的進展,因為只要有需求存在,就能夠研發出對應的功能。舉例來說:「在幾年前的我們,能夠想像視訊通話能夠手機化嗎?」如今,早已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於現代多元化的應用來說,就很值得我們來仔細看看現在的行動生活,已經進展到了什麼的地步,說不定你我心中的智慧生活就在眼前不遠處。</P>
<P>作業系統的多工支援越來越重要</P>
<P>現在的行動通訊設備,除了打破以往對於尺寸大小的迷思之外,就連操作平台上都有很不一樣的選擇,不再像以前的手機一樣,都是採用制式的操作介面,只能夠在現有的操作平台加上(開放)某個功能,或是減少某個選項,以現在的手機作業系統來說,有Apple的iOS、Google的Android或Nokia的Symbian…等,其實也漸漸地改變了大家對於原本手機的觀感,因為以前都只能夠選擇內建的功能,現在反而是不需要內建太多功能,使用者可以自己從線上的軟體商店(App Market)下載自己適用的軟體,感覺就像在使用一台電腦一樣,可以自行調整操作介面,就像是在用一台小型電腦一樣。</P>
<P>既然現在的行動通訊設備都具備了類似電腦的功能,代表我們就能夠透過作業系統的支援,去連接許多周邊的電子設備,雖然這類行動設備的硬體規格不如我們所使用的個人電腦,但是要用來作為特定軟體的操作平台也是綽綽有餘,例:行動導航、行車記錄器、電子閱讀器,甚至能夠做為3G無線網路轉換成無線網路基地台(AP)的中介平台…等,幾乎你能夠想到應用,現在都有開發者正在努力讓它能夠加載在行動通訊設備上。</P>
<P>這當然要歸功於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受惠於行動設備的尺寸接受度變寬,另一方面就是靠內建作業系統的多工作業來滿足相關需求,例:原本用來撥接電話的手機,若是在使用行動導航的應用軟體時,卻得接受它不能夠同時接聽電話的話,似乎就顯得有點顧此失彼,這對於行動設備在智慧生活科技上的進展也就大打折扣,甚至會同時失去這項產品的優勢與市場。</P>
<P>異質平台的結合讓生活更便利</P>
<P>既然行動生活已經受了這麼多不同科技的影響,這代表我們可以透過它做更多的事,尤其是用在不同平台的嫁接上,還記得先前曾提過的多功能搖控器、智慧感知設備嗎?其實有很多生活上所需的功能,都可以在手機或是其它的行動設備上完成,當然,若是以攜帶的方便性來說,最常見的應用還是整合在手機上。</P>
<P>1. 會員卡的整合:</P>
<P>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中的照相功能,早已經成了標準配備之一,因此有人就想到透過照相或是手動輸入的方式,將自己手邊一堆會員卡上的條碼(Barcode)存入手機當中,以後出們就不用再帶一大堆會員卡出門。</P>
<P>只要從手機中找出該商店的會員卡條碼,讓店員掃一下即可完成會員登錄,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店員在用你的手機來掃描條碼時,可能會有碰撞到其它物品或是掉落的風險,但是比起要在皮包裡塞了一堆會員卡,或是另外準備一個存放會員卡皮夾,還是有人願意接受這樣子的風險吧!</P>
<P>2. 悠遊卡及電子錢包:</P>
<P>雖然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或行動設備可以掃描條碼來管理會員卡資料,但是對於得透過晶片或是RFID模組才能夠認證的延伸應用,就沒有辦法進行全面性的擴充,除非發行晶片或RFID卡的單位能夠事先進行整合,再導入行動設備端,否則只有採用特定一種的晶片或RFID模組,在生活上的實用價值也就大打折扣。</P>
<P>不過以現階段來說,悠遊卡和電子錢包已經事先完成部分的整合,因此,已經有廠商開發手機上加裝RFID的模組(其實現在已有不少人會自行將悠遊卡中的RFID模組拆下來,加裝在自己喜歡物品上,例:手機吊飾、幸運符…等,唯一的缺點就是改裝的RFID模組,不能夠拿去退回壓金),未來甚至能夠讓手機同時具備悠遊卡或電子錢包的功能,未來就真的是一機在手,四處走透透。</P>
<P>3. 無線網路的轉換平台:</P>
<P>現在的行動通訊(無線)網路,除了每個人家中常見的WiFi無線網路(IEEE_802.11)之外,近年來因為智慧型手機的蓬勃發展,愈來愈多人採用手機上網的服務,無論是3G(WCDMA)或是3.5G(HSDPA)都是現在常見的網路連線方式,但是一般人為什麼要同時擁有寬頻上網(一般家中所採用的無線網路,是自有線的ADSL或光纖上網中,經過無線網路的AP方可進行連線)和手機上網並用呢?所以就有廠商開始發展將3G或3.5G的網路轉換成WiFi的網路頻寬分享器,讓一般人在家中只需要申請一種手機上網的服務即可。</P>
<P>所以現在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當中,已經直接能夠將手機上網訊號轉換成WiFi的無線訊號功能(例:Google 的Android 2.2),甚至不用加裝其它硬體設備,直接可以把手機虛擬成為無線網路基地台來使用,不過加密的方式僅支援OPEN和WPA2-PSK兩種,最多可以支援8台設備同時連線上網(應該已經很夠了吧!手機上網的頻寬也不適合過多的設備同時上網)</P>
<P>未來這種網路瀕寬共享的方式,一定會漸漸地成為一種趨勢,至於另一種相當熱門的行動通訊系統(Apple的iOS),目前似乎尚未支援這種服務,可能得要透過某些破解手法加上特定軟體之後,方可將手機虛擬成無線上網的基地台,我想這部分可能就跟產品定位或其它的商業考量有關。</P>
<P>這種應用模式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轉換無線網路訊號的方式會造成電力消耗的速度加快,如果有長時間的使用需求,或許還是選購其它的擴充設備,比較能夠支援俗稱「人肉無線基地台」的特殊需求吧!</P>
<P>結論:</P>
<P>在看完了上述的介紹之後,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手機,為什麼要加上了這麼多的功能呢?只要能接、能打、能夠收發簡訊就好,但是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有個設備能夠讓你不用攜帶手提電腦(就算是小筆電,跟手機相比還是重上許多吧?),就能夠在搭乘捷運時收發重要郵件、逛街時查詢所在地位置、出去遊玩時能夠提供食、衣、住、行的相關資訊,甚至還能夠將周遭的事物手機鏡頭,即時分享給其它親朋好友。</P>
<P>這些以前都得要背上一堆設備才能夠完成的事情,現在已經整合在一台約手掌大的手機當中,這不就是我們所期待的智慧行動生活嗎?這就跟近年來相當受大家關切的電子閱讀器(也算是一種行動通訊設備)一樣,如果它發展到最後能夠讓現在的年輕學子,不需要再拖著行李箱去上課的話,不也是好事一件嗎?</P>
<P>其實行動通訊設備的發展,無論是手機、電子閱讀器或平板(觸控)電腦,對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應該算是最早接觸到生活科技應用的媒介,只是這幾年網路頻寬的快速發展,以及相關內容的健全,讓我們能夠透過這些行動網路的技術,讓這些設備不再只是傳送文字,還能夠乘載更多元化的媒體。</P>
<P>它才能夠突破原本對它的既有印象,有句廣告詞說得好:「科技使終來自人性」,我想對於生活科技的進展來說,除了人性之外,還需要更多元的基礎設備才能夠支撐起如此全面的應用,現在正好具備這樣子時空條件,我們又為何要將他拒於門外呢?就讓我們放寬心胸,迎接這個行動生活的新時代來臨吧!--蛐蛐機友網<A href="http://www.ruten520.com.tw/">http://www.ruten520.com.tw/</A>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