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once 2013-5-19 16:16
希望未曾走遠
<font color="Purple"><font size="5"><font face="標楷體">希望未曾走遠</font></font></font><br>
<br>
<font color="Teal"><font size="3"><font face="標楷體">「在那麼多表現耀眼的孩子中,老實說,一開始對他並沒有深刻的印象。」回憶著兩年多前初見面的感覺,李老師微笑著說。真正對阿光有較多注意,是在觀閱學生資料卡之後。 <br>
<br>
「在資料中,阿光的父親是計程車司機,母親是清潔隊員,家境狀況很不好;國小成績也很差,沒有喜歡的科目。同時,阿光寫到他的嗜好是打電玩、逛街、上網,而最困擾的事是父親回家,打他。」由多年的導師經驗,李老師明白這些文字提供的資訊非常不尋常。當時,她就決定向輔導室以及阿光的國小老師蒐集關於阿光詳細的成長背景資料。在以前老師的眼中,阿光是個班級和學校的麻煩。從偷竊、抽煙、無照駕駛......等等,大錯小錯不斷,「家長都不管的,這學生是屢勸不聽,頑劣不堪!」這是國小老師的結語。當下,李老師並不覺得訝異、厭惡,反而感到心疼與憐惜。過去的阿光被此般「刻板印象」限製成長。因此,進入國一學習生活後,阿光就出現遲到早退的情形,常常一星期就請了兩、三天病假,而病假期間打電話到家中也無人接聽。<br>
<br>
對此情形,李老師嘆了口氣:「外貌真是一個人生活的縮影呀!」阿光的身形骨感高瘦,膚色黝黑,對於同學或師長的接觸,則表現得靦腆、疏離。深入瞭解後,則更清楚了家庭對他造成的傷害。雖然父母親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父親常常深夜不歸,難得回家會因細故打阿光,惡言相向。母親則是沈迷賭博,荒廢親情。「每次回家都沒有人在,要吃飯錢還是打電話跟他們要(指父母),不如跟朋友借算了。」在個別談話時,阿光語氣平板地,彷彿敘述一件別人的事情。「反正我也不想看到他們(指父母),見了面不是打就是罵,不會管我說什麼。」 <br>
<br>
「小小的甜蜜能夠沖淡很大的苦澀,被愛的感覺能夠緩和最強烈的痛苦。」懷抱這樣的關懷,李老師固定在每天中午和阿光一起進餐聊天,且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家庭訪問,跟阿光的父母溝通,希望他們能抽出時間在家中照顧阿光的作息,也盡量不以激烈的方式對待。因為成績很差,阿光的學習意願低落,李老師跟其他任課老師協調,採用鼓勵的方式,循序漸進的標準來看待阿光的成績,同時請班上熱誠的同學教導阿光功課。經過長達一年的努力後,阿光遲到、早退的情形幾乎不再出現,甚至承諾李老師不再蹺課、請假。 <br>
<br>
可是,到了二年級,產生極大的變化。因課業壓力逐漸加重,阿光在多次考試中喪失學習的信心,故態復萌,又開始藉故逃學,甚至逃家。「看著這孩子如此難為自己,真的很不忍。」李老師並沒有因此認為阿光無可救藥放棄他,而與輔導室老師合作對阿光進行心理輔導與學習策略討論。只是,因為校外損友的牽引,阿光在一次摩托車偷竊事件中被捕,父母親在警局怒罵他:「養那麼大沒有用,將來一輩子『撿角』!」而滋生了罪惡感、喪失自信,不理老師的勸導,拒絕再來學校。 <br>
<br>
情況至此,李老師依然多次進行家訪,且提供許多勵志小品文給阿光閱讀,並要求班上的同學多和阿光聯繫、關懷他。在多層的愛心深護之下,阿光逐漸自陰影中站起,在三年級上學期主動復學,並向李老師保證一定會好好唸完最後一年! <br>
現在,阿光參加學校技藝班汽車修護的課程。「我希望將來能自己開一家修車廠!和朋友們一起打拚。」阿光靦腆地笑著,雖然很多時候還是會覺得很累、很沒信心、很討厭自己,但第一次,他認為人生還是有夢想可以用努力來實現的。」<br>
<br>
「我只是開了一個小細縫,讓光線透進來而巳。助阿光走出黑暗的,是他自己沒有放棄抓住這線光明。」最後,李老師謙虛地說。</font></font></fon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