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81620 2013-1-12 14:38
急性骨盆腔炎 以方劑除肝膽濕熱為治則
<br />
<br />
<br />
骨盆腔發炎可見女性生殖器及周圍結締組織炎、盆腔腹膜炎現象。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骨盆腔發炎按其發病過程,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骨盆腔發炎多有急性感染病史;慢性骨盆腔發炎全身症狀為有時低熱,易感疲勞。當卵巢功能受損時,會出現月經失調,輸卵管黏連阻塞時,也會導致不孕症。<br />
<br />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急性骨盆腔發炎患者可見出現下腹隱隱疼痛、肌肉緊、有壓痛感,伴有心跳快、發熱,陰道有大量膿樣分泌物。病情嚴重時可能有高熱、頭痛、大量的黃色白帶有味、小腹脹痛、壓痛、腰部痠痛等;有腹膜炎時出現噁心、腹脹、嘔吐、腹瀉等;有膿脹形成時,可能出現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br />
<br />
而慢性骨盆腔發炎全身症狀包括可見身體低熱,易感疲倦,部分患者由於病程長,會出現神經衰弱現象,如失眠、精神差等現象。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部酸痛,常在疲勞、經期前後加重。醫師指出,骨盆腔發炎尤其是慢性骨盆腔發炎病情頑固,極易復發;中醫治療可根據患者的症狀,針對不同階段,進行辨症施治,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br />
<br />
中醫治療骨盆腔發炎可分兩階段,急性期用藥以清熱化濕,肝膽濕熱為原則。而慢性骨盆腔發炎,則可配合活血袪瘀為主。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骨盆腔發炎在急性期,應取半臥床休息,以避免發炎加重;增加營養,補充水分,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身體高熱時,應即時降溫。症狀嚴重時,則應選適時考慮抗生素介入。<br />
<br />
慢性骨盆腔發炎用抗生素療效差時,可採用中醫療法。治療的關鍵應在正確辨證下用藥,掌握劑量和用藥時間,用藥中還應注意胃腸道保護。<br />
<br />
羅醫師表示,急性骨盆腔發炎的主要表現包括畏寒高熱、口乾、噁心嘔吐、下腹疼痛拒按、腰酸痛、墜脹,月經提前,白帶多,可伴尿頻、尿急、尿少或尿痛,常有殘尿感。舌苔黃膩,脈滑數有力。治療原則以清熱化濕,肝膽濕熱為主,常用藥物有:龍膽草、黃芩、黃連、黃柏、生梔子、生地、柴胡、車前子、當歸、木通、澤瀉、甘草等。<br />
<br />
慢性骨盆腔發炎症見下腹及腰部脹疼或隱痛,喜熱喜按,常伴低熱,肛門明顯墜脹感,月經紊亂,經血量多,痛經,白帶多,繼發不孕症也不少見。治療以活血袪瘀,改善血瘀氣滯為主者,可用當歸、川芎、赤芍、蒲黃、劉寄奴、烏藥、肉桂、牛膝、山楂等。<br />
<br />
羅明宇表示,中藥外敷可以治療婦科下腹疼痛,及促進炎性包塊吸收,改善發炎現象。還有藥膏敷貼疼痛部位也可幫助改善症狀。<br />
<br />
羅明宇表示,外敷做法為準備胡椒6克,芒硝、桂枝各10克,小茴香、薤白、烏藥各15克,蔥鬚3~5棵。將藥用紗布包裹後煎煮,加水以浸透藥物為度,以皮膚能耐受的溫度放在下腹部,上面可用熱水袋保溫。每天兩次,每次半小時左右。可以治療下腹疼痛及促進炎性包塊吸收。<br />
<br />
此外,醫師表示,還可應用藥膏療法,敷貼於小腹部,有直接作用於患處、通過皮膚滲透吸收、局部經絡的傳導、轉輸,進而激發、調節經絡之氣和臟腑功能,疏通胞宮經絡氣血。小腹痛可外貼歸來、水道穴,腰痛可貼命門、腎俞、氣海俞穴等。<br />
<br />
<br />
<br />
<br />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