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once 2012-12-9 13:42
新生兒吐不停 小心肥厚性幽門狹窄
文/陳木榮<br />
<br />
媽媽抱著剛滿月的男嬰進入小兒科門診,告訴醫師:「小寶寶已經持續嘔吐10多天,原本以為只是單純吐奶,但是最近兩天嘔吐更用力且次數更頻繁,才發現不對勁而就醫。」<br />
<br />
醫師為他做詳細的身體檢查之後,發現小寶寶的體重在這半個月都沒有增加,而且在上腹部摸到一個大約2公分的腫塊。<br />
<br />
醫師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證實小寶寶罹患的病名是「肥厚性幽門狹窄」,主要是由於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的「幽門」肥厚,造成食物無法順利通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因而引起持續嘔吐。<br />
<br />
肥厚性幽門狹窄的發生原因不明,亞洲人種的發生率較低,在美國人種的發生率較高,大約為每1000個嬰孩就有1至3人會得到肥厚性幽門狹窄。<br />
<br />
統計上來說,男嬰發生肥厚性幽門狹窄的機會是女嬰的4倍,尤其是第一胎的男嬰、血型為B型跟O型的嬰兒,發生的機會也較高。<br />
<br />
當小寶寶出現持續嘔吐,且嘔吐物中不包含膽汁時,常常是肥厚性幽門狹窄最早出現的症狀。雖然很少部分的嬰孩可提早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星期或延後到出生後的第5個月才發生症狀,大部分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嬰孩,出現症狀的時間大多在出生後3個星期左右。爸媽會發現每次餵奶之後,寶寶就出現嘔吐的情形,嘔吐完之後,小寶寶往往肚子又餓了,再度餵奶,又再度嘔吐。<br />
<br />
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能夠藉由摸到上腹部的腫塊診斷出60%到80%的肥厚性幽門狹窄患者,但是有些沒有摸到上腹部腫塊或是需要再度確定的患者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有95%的敏感度。<br />
<br />
如果家中的小寶寶發生了肥厚性幽門狹窄,也請爸媽不必太擔心,現今手術技術進步,正確診斷與及時補充嘔吐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之後,只要進行幽門肌切開術,可以完全治療,並且手術預後良好。大部分的孩子在手術後12小時可以重新進食且不再大量嘔吐,2天內可以完全恢復到以往的餵食情況。<br />
<br />
(作者為新北市樹林區柚子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