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dyni 2012-9-23 12:04
《醫二三事》看病你不可不知的權利
文/楊沛青教授(台北市立婦幼醫院牙科主治醫師)<br />
<br />
醫學專業的執行必須基於科學及技術,由病患的檢查,診斷檢驗的實施,診斷的決定,治療計畫的擬定,以及觀察病況、檢討病情,都必須基於科學步驟。醫療活動的各種診斷決策及治療均需要專業科學技術,都有其科學知識基礎。知識不斷在更新、技術不斷在進步,知識的改變及技術的進步,都會影響醫師的醫療決策。<br />
<br />
醫師為病患診治疾病時,最好能用病人或其家屬聽得懂的語言和說法,來說明其病情、診斷、治療方針及預後情形。尤其是當病患需要實施開刀手術時,更應說明手術原因,手術成功率或可能發生之併發症及治療危險,在取得病人或家屬的手術和麻醉同意書,才為病患施予手術等侵入性治療。因為醫學用語或名詞,有些是非常艱深難懂的,甚至有時不同科別的醫師也不見得能完全膫解,更何況是沒有醫學背景的一般民眾。因此,如果要落實真正的醫療說明告知,醫師就應該透過淺顯易懂的言詞告訴病患及其家屬,疾病症狀所代表的意義和醫學檢查之結果。<br />
<br />
當臨床醫學檢查有了結果,或是在醫師為病患作出診斷後,需進一步選擇醫療方式,做為治療疾病的準則。此時醫師對於採取某種醫療行為或方法的理由、治療內容即有告知的義務。因此,醫師在為病患施予醫療前,應先告知病患並為他說明各種可能的結果,及必需採用不同方式的治療方法,以免病患誤以為醫師無法正確診斷,所以一再更改其治療方式,造成病患和家屬不必要的誤解或產生疑慮。<br />
<br />
臨床上,有些科別醫療的預後比較良好,例如牙科的醫療,其併發症及後遺症常常較少發生,也因此常常醫師會只告訴病患治療的方式,或只詢問病患有無其它全身性疾病,而忽略了告知病患預後及併發症。但是任何醫療行為幾乎都有其危險性,只是危險風險大小有所不同,牙科治療自然也有若干危險存在。例如:拔牙即屬於一種侵入性治療行為,有可能會有術後疼痛、傷口感染發炎等併發症。不管是什麼疾病,無論採取任何一種治療方式,最後的治療效果當然是病患最關切的重點之一。因此,醫師應當要將治療預後的各種可能情形告訴病患,至於可能發生之結果並非只有正面的,任何負面的結果當然也包括在說明告知的範圍內,如此惟有病患在醫師充分的告知下,才能讓病患和家屬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而作出最適合病患的醫療選擇。<br />
<br />
任何疾病的治療,幾乎很少是只有單一醫療方式選擇,其差別在於治療的效果、治療成本、所需花費治療時間,及副作用或後遺症的大小等。單就牙科缺牙病患的假牙膺復為例,首先牙醫師必需告訴病患有幾種選擇方式,例如:固定假牙、活動假牙、人工植牙等方式,而這些不同的膺復治療又有許多種材料,牙醫師最好能針對不同醫療方式的適應症及不適應症加以說明,病患才能做正確和何適的醫療選擇及決定。<br />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