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sai 2012-7-1 22:48
完美本是毒
<font face="標楷體"><font size="4"><font color="Blue">周日,先生請人來,把一溜花圃頂棚蓋上了卡布隆(PC陽光板),只為雨天時濺開的水珠不會淋濕門口那片空地,可令花棚下保持幹爽。其實我只想保留原有的空架,可以盡享陽光雨露,有斑駁的疏影照臨,更添一份寫意。最終實用主義占了上風。工程當中,我突然發覺顏色不對,因為相鄰的車棚頂七年前就蓋了,用的是藍色,而此刻在裝的卻是綠色。<br>
<br>
“為何不用藍色呢?”“……”,那個工頭居然答不出來。“是店裏沒有藍色的板嗎?”,問了幾次,他才看了看我,嘟嚷了一句——“時間長了,顏色會曬得接近的。”天,綠色會曬成藍色?很顯然,他對這單小工程人為地疏忽了,可知犯了我的大忌。當時見了心裏很不舒服,就像是好好的衣衫,無端給加了一塊補丁。但我又不好發火。因為先生並不在意,他只註重實效。<br>
<br>
這件事讓我郁悶了一整天。就因為那本該可以避免的不和諧。此刻靜想,我反省自己,如果不苛求所謂的完整與統一,過日子會不會更輕松?<br>
<br>
我常遇這樣的痛苦,但卻很難改變。也許因為自己是A型血,屬於標準的完美主義者。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生活不會是十全十美的呈現,故而我的盡善盡美,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徒勞罷了,長此以往,於人於己都是一種負累。<br>
<br>
完美主義者需要更多的包容之心。因為遺憾也是一種美。維納斯之魅力,是否更多的因為那斷臂的殘缺,給了人們遐想的空間?如果,她本是完整的,可有這流傳千古、舉世矚目的震撼力?也許正因為那份缺陷,才無意中成全了藝術的魅力,藝術的完美。<br>
<br>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有過一千多項發明,被譽為“發明大王”,但他在晚年卻固執地反對交流電,一味主張直流輸電。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創造了詼諧幽默而生動深刻的喜劇形象,但他卻極力反對有聲電影。可見偉人也會目光短淺,絕非毫無瑕疵。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即便聖賢,亦難幸免。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孔孟之道”,不也屢見糟粕?<br>
<br>
有個童話故事,說是偶然的機會,有個圓被挖去了三角形的一塊,為了回歸圓滿,它不停地尋找補充,因為行動不便的缺陷,滾動很慢,故能得以欣賞到沿途迷人的風景,陽光和煦,清風拂面,小蟲低吟,雀鳥歡歌,充滿了生活的樂趣。當終於找到合適的一塊填上,它的步伐變得匆忙,滾動極快,沒了喘息的機會,眼中的世界頓時失去了精彩。最終的選擇是將填充物棄置一旁,依舊繼續它那緩慢卻不乏詩情畫意的旅程。<br>
<br>
人們往往在有所失去的時候,特別盼望能夠回復完整。不能容忍美麗的事物有所缺憾,其實也是一種正常心態;對許多人來說,追求盡善盡美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害怕缺憾,害怕令人失望以及避免感到內疚。有哲人曾說:“完美本是毒。”事事追求完美其實是一件痛苦的事,就如毒害心靈的藥餌!正是這“恐懼缺憾”,平素會非常仔細地註意每一事物的細微之處、有時竟達到吹毛求疵的地步。由於這種態度,在處世時顯得十分嚴謹、不願意輕易地下結論,但選定某個目標時就顯得十分投入。強烈的責任感,會有時演變為壓迫癥乃至偏執癥,成為人生痛苦的根源。<br>
<br>
完美是一種幻境,不過是目標、方向與憧憬,不應該成為每個人的終極追求。要達到完美,就預示著比常人做得更多更好,付出的代價可謂巨大。與其這般辛苦,還不如告別無謂的努力,去盡情的享受生活!<br>
<br>
完美本是毒,缺陷原是福。</font></font></font><br>